【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清史】 民國創立,有清史館之設。
民國三年開館,十六年清史稿問世。
主其事者為趙爾巽、何劭忞等。
修史諸人,多遜清遺臣,眷戀前朝,主揚清室,命意既差,義例遂失。
因其內滿清而外民國,經國民政府禁止發行,預約者尚未得全書,足見流行之不廣。
孟森、容庚等先後發表清史稿應否禁錮之議,咸以縱有錯失,仍不失為記述有清一代史實之鉅著。
民國二十三年,行政院曾聘吳宗慈負檢校之責,正其謬誤,俟勘合編定後,再予印行。
後因抗戰軍興,繼以勘亂,政府迄無暇及此。
史地名家張其昀博士,受任為教育部長,鑒於中央研究院有其既定之方針,而國史館又以整理民國史料為任務,因謀於學術審議會諸委員,籌設中國文化研究所,以繼承國史之大業。
嗣張民受命籌辦國防研究院,於民國四十八年四月開學。
該院為國家戰略、政略之研究機構,深以政治戰、文化戰之重要,實不下於軍事戰。
得此憑藉,於是籌修清史,經總統兼院長蔣公之核准,組成清史編纂委員會,由張氏任主任委員,蕭一山、彭國棟二氏副之,彭且兼總編纂,禮聘方豪等二十人為編纂委員。
以清史稿為藍本,廣採時賢之論議,妥慎修訂。
按清史稿原稿凡五百三十六卷,關外本減為五百二十九卷。
計本紀二十五卷,志一百三十六卷,表五十三卷,列傳三百十五卷,經訂正增補。
而該史稿不僅對南明暨鄭成功與太平天國,存有歧見,即於民國之締造,亦諸多貶辭。
乃復補修南明紀五卷、明遺臣列傳二卷、鄭成功載記二卷、洪秀全載記八卷、革命黨人列傳四卷。
全書凡五百五十卷,於民國五十年雙十國慶日出齊,共八鉅冊,附以人名索引。
且為使讀者了解本書編纂之內容,並附「編纂後記」於書尾。
張氏序言有云:「清史公世以後,有關著作自宜繼繽刊行,研究無窮,貢獻亦無限,依新史學之體例與風格,網羅有清一代文獻,完成理想中之新清史,則寄厚望於後來之作家」此實學術界應有之責任。
(宋晞)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