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地學●湖泊】 湖泊,為內陸之靜止水體,不直接與海洋相流通。
其表面積多廣而不長,深淺不一。
對降水之儲存,河流調節,內陸航運,及水上遊樂活動,功用甚鉅,故甚具經濟價值。
湖泊依其成因可分為:一、構造湖,因斷層、褶曲,或地震等地殼運動,造成盆地,瀦水而成;
二、堰塞湖:因山崩阻斷河流,積水而成;
三、火山湖:因火山作用而造成;
四、冰成湖:因冰河作用而造成;
五、水成湖;
因河水作用而造成;
六、風蝕湖:因風蝕窪地儲水而成;
七、陷落湖:因石灰岩受溶蝕陷落而成;
八、海成湖:因海濱上升,部分海水與大海隔絕而成。
如依其所含鹽分多寡,可分為淡水湖與鹹水湖兩種。
湖水鹽分含量差異頗大。
其所含成分與海水並不一致,各湖之間,也不盡相同。
因湖水在攝氏四度時密度最大,故湖水表層有隨季節而發生一年一次或二次之對流作用。
湖泊多為暫時性或臨時性之地表景觀。
此因湖泊受蒸發作用、淤積作用、湖盆下切,或地下水面下降而消失。
世界湖泊分布以北美洲最多。
就國家言以芬蘭最多。
湖泊較特殊者有:裏海,為世界最大之湖,面積約三十七萬一千平方公里;
蘇必略湖,為世界最大之淡水湖,面積約八萬二千一百平方公里;
貝加爾湖,為世界最深之湖,深七百四十公尺;
提提喀喀湖,在南美洲,為世界最高之湖,高出海平面三千八百二十五公尺;
死海,為世界最低之湖,低於海平面三百九十七公尺。
(鄧天德)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