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地學●造陸運動】 造陸運動(Epeirogeny),為一種地殼變動,可使大陸或海洋中,廣大範圍之地殼,發生上昇或下降運動。
此運動主要造成者有高原(Platean)、穹丘(Dome),及盆地(Basin)等各種地體構造。
造陸運動與造山運動之區別,乃在造陸運動可影響地殼之範圍甚為廣大,運動方式,以上下昇降之垂直運動為主,而常在主要造山運動結束時發生。
造山運動,則多限於區域性之狹長造山活動帶中,主要構造,以側向壓力推擠造成之褶皺斷層為主,岩層中有明顯之交角不整合(AngularUnconformity)出現;
但造陸運動,則因昇降作用產生之侵蝕面或不連續沈積面,多在岩層中造成假整合(Disconformity)。
造陸運動多發生於古陸(Craton)之上,但亦可發生於已安定之造山帶中,目前所見高聳之山脈、常為造陸運動所形成者。
海洋中厚度極大之沈積物,常可因造陸運動而上昇至海面以上,地形上常見之切入河曲(IncisedMeander)、溺谷(DrownedValley),與隆起珊瑚礁等,多數為造陸運動之產物。
美國上昇造陸運動之例證有大峽谷(GrandCanyon)、科羅拉多高原(ColoradoPlatean)等,下降造陸運動之例證有密西根盆地(MichiganBasin)等。
發生造陸運動之基本力學原理,目前仍欠明瞭,現今最流行者,有大陸冰川之積聚與融退,可使陸地發生下沈與上昇作用。
另根據最新之板塊構造學說(PlateTectonics),則認為板塊之移動與互撞,為廣大地區海陸昇降之動力。
(何春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