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地學●氣候分類】 地球表面受緯度、高度及海陸分布因素之影響,各地氣候至為複雜,因此有系統加以簡化和分類是有必要的。
西元前五○○年,希臘哲學家帕曼尼德斯(Parmenides)基於太陽對各緯度之日射,區分全球為五個氣候帶:赤道熱帶、南北溫帶、兩極寒帶。
至二十世紀初期,德國氣象學者柯本(W.Koppen)發表系統的氣候分類法,以溫度和雨量的臨界數值為標準,視天然植物為氣候指標,畫分世界氣候為五大類,十一個基本型。
A類為熱帶多雨氣候,包括熱帶雨林(Af)及熱帶莽原(Aw)型。
B類為乾燥氣候,包括沙漠(Bw)及草原(BS)型。
C類為中溫濕潤氣候,包含夏乾溫暖(Cs)、冬乾溫暖(Cw)及常濕溫暖(Cf)型。
D類為低溫濕潤氣候,包括常濕寒冷(Df)、冬乾寒冷(Dw)型。
E類為極地氣候,包括苔原(ET)及冰冠(EF)型。
柯本分類法體系完整,資料易得,應用方便,至今仍被廣泛採用。
美國地理學者崔瓦扎(G.T.Trewartha)曾把柯本分類略加修改,畫分世界氣候為六大類。
美國氣候學者桑士偉(W.Thornthwaite)一九四八年發表氣候分類,是以可能蒸散量(PotentialEvapotranspiration)與降雨量之水文計算為基礎,了解土壤水分之收支情形,特別適合農林業之應用。
(崔尚斌)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