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5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皇帝的年夜飯都吃啥】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6-5 07:20: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皇帝的年夜飯都吃啥

 

清朝的帝王們大都喜寒怕熱,一年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暢春園”、“圓明園”等園林裏度過的,只有到了每年的春節,才起駕回到宮中過年。皇帝一般在臘月二十六日就“封筆”、“封璽”,

停止辦公,在正月初一的大典上重新“開筆”、“開璽”。

    

據《清史稿禮志》記載,正月初一早晨天剛亮,百官要齊集太和殿廣場給皇帝拜年。

 

那天,廣場上排列著鑾駕儀仗,大殿屋簷下排列著皇家樂隊和金鐘、玉磬等樂器。

 

到了辰時(7點),欽天監官員宣佈時刻已到,午門上鳴鐘擊鼓,樂隊奏響音樂,皇帝登上太和殿寶座,

鑾儀衛官員甩響靜鞭,贊禮官高喊“排班”。

 

百官依照廣場上擺放的銅制“品級山”所標注的品級位置,列隊下跪。

 

這時由兩名大學士跪捧賀表,由宣表官宣讀。讀畢,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禮。

 

禮畢,皇帝賜座賜茶,百官又要叩頭謝恩。

 

茶畢,靜鞭再鳴,樂隊再奏,皇帝下殿,百官退朝,賀歲拜年的大典就算完成了。

 

這時,皇帝便將早已備好的裝有“如意”的荷包,賜給身邊的八旗子弟、宮女、太監們。

 

而荷包裏的“如意”通常有金如意、銀如意、玉如意和銀錢幾種。

 

乾隆皇帝登上太和殿接受百官拜年之前,通常在他的寢宮養心殿裏飲一杯屠蘇酒。

 

他專用的酒杯重達1斤,用黃金鑲嵌珠寶特製,稱為“金甌永固杯”。金甌寓意江山,“金甌永固”意即“江山永固”。

   

清代《國朝宮史續編》記載,乾隆皇帝每年正月初一上午都要去北海闡福寺,登上大佛樓進香斂福,然後回到他當皇帝之前住過的重華宮,用刻有“賜福蒼生”、號稱“萬年青管”的黑漆杆毛筆,

蘸著朱砂書寫福字。

 

他每年書寫的頭一張福字都要鄭重封存,永不開啟,以示留住福氣。

 

接下來書寫的福字,則賞賜給王公大臣。

 

儒家經典《尚書》闡釋了“福”字的含義:

 

一是長壽,二是富有,三是康寧,四是具有美德,五是老有善終。

 

按此說法,享福的前提是要長壽。

 

乾隆皇帝壽達89歲,兒孫五代同堂,居歷代帝王之首,所以他晚年自認為五福俱全,自稱是“五福五代古稀天子”。 

   

除此之外,在過年的時候,皇帝也會放鞭炮、貼對聯,不過,皇家過年時用的對聯採用掛的方式,而非民間人們常用的粘貼。

 

這樣不僅用起來乾淨,而且如果保存得法的話,可以多次使用。 

   

老百姓過年最講究的是年夜飯,清朝皇帝也不例外。

 

皇帝一家平日裏是難得在一起用膳的。

 

只有年節,才特許後妃們陪宴。

 

除夕早上,皇帝與皇后、妃嬪們在重華宮共進早膳。

 

早膳一般有拉拉(黃米飯)、餑餑、年糕等,花樣多至十品到二十品,但這不是正式的除夕大宴。

 

除夕團圓年飯要于申正(下午4時)舉行。

 

實際上,在中午12點就開始擺桌佈置涼菜、點心了。

 

晚宴擺在保和殿或乾清宮,皇帝一人一桌,桌子是“金龍大宴桌”,桌邊圍上黃金繡的桌圍子。

 

大宴桌與皇帝的“寶座”之間設一“長幾”,菜點都擺在大宴桌上,皇帝吃時再由人取到長幾上。

    

年夜飯備辦的烹飪原料主要是滿族傳統食物。

 

如在清宮的膳食檔案中記有乾隆四十九年舉辦除夕筵宴中所用的物料的數額,其中乾隆皇帝禦桌酒宴所用的物料數額為:

 

豬肉65斤,肥鴨1只,菜鴨3只,肥雞3只,菜雞7只,豬肘子3個,豬肚2個,小肚子8個,膳子15根,野豬肉25斤,關東鵝5只,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雞6只,魚20斤,鹿尾4個,大小豬腸各3根。

 

另外,制點心用白麵5斤4兩、白糖(資訊,行情) 6兩。

 

這些物料大多是“關東”所產,反映出滿族的固有食俗。

   

大宴桌上的菜點由外到裏分成八路,有各式葷素甜鹹點心,有冷膳,有熱膳,共六十三品,還有兩副雕漆果盒,四座蘇糕、鮑螺等果品、麵食。

 

各種膳點在餐桌上的位置,彼此間的距離也都有尺寸要求。所謂“鮑螺”並非今日宴席所吃的鮑魚、海螺,清朝皇帝很少吃海鮮,偶爾吃魚,也只吃松花江進貢來的銀魚、鱘鰉魚。

 

這裏的鮑螺,是一種海產品晾乾後磨成粉做成的點心。

    

大菜之外有果鐘八品,及奶子、小點心、爐食、敖爾布哈、鴨子餡包子、米麵點心等小吃分東西排列,其中“敖爾布哈”系一種滿族油炸的麵食,還有四品南北小菜。

 

皇宮中的規矩,各個嬪妃都有自己的飲食標準,平時單獨開夥。

 

但是年夜飯,妃嬪們也有幸來陪皇上吃飯。

 

除了皇帝的家室之外,還有六桌陪客,每桌冷熱菜點一共二十四品,比起皇上就少多了,而且盛菜的碗也降格為瓷碗了。

    

一切準備就緒後,隨著鼓樂聲,皇帝和妃嬪入座。

 

太監們先給乾隆進湯膳。

 

湯膳用對盒盛裝,“對盒”即兩盒合一,取成雙成對吉祥之意。

 

皇上的對盒是兩副,左一盒為燕窩紅白鴨子腰燙膳一品,粳米乾膳一品。

 

右一盒為燕窩鴨腰湯一品,鴨子豆腐湯一品。

 

接著,太監們給嬪妃們送湯,雖然也用對盒,但數量減半,每人一副,內裝粳米膳一品,羊肉臥蛋粉湯一品。

 

而且也有規矩,按照等級送完一個,再送第二個。

   

湯品用過後,奏樂停止,開始轉宴。

 

所謂轉宴,就是將宴席上的各類膳品、陳設(花瓶、筷子、果盒除外),從皇帝桌前開始,在陪桌上轉一遍,意為全家共同享用。

 

轉宴之後,擺酒宴。

 

皇帝酒膳一桌分五路共四十品,後妃酒膳每桌十五品。

 

皇帝在丹升大東樂聲中進第一杯酒,後妃接次一一進酒。

 

酒後進果茶,接著後妃起座,皇帝離宴,祝頌之樂奏起,家宴始告結束。

    

年夜飯結束後,皇上下令把自己吃過的飯甚至連盤子、碗、碟子、勺子、筷子一塊兒都賞給親近的大臣和親王、郡王們。

 

大家一起觀看“慶隆舞”,“慶隆舞”作為最具滿族風味的節目,一直以來都是年宴上的保留節目。

 

“慶隆舞”又稱“馬虎舞”,是滿族早期的民族舞蹈。

 

該舞蹈分兩方陣營,一方舞者頭戴獸面具,身披獸皮,扮作動物;

 

另一方舞者身著滿族服裝,扮作狩獵者,後來狩獵者的服飾變成當時八旗的服裝。

 

舞蹈的結局,通常是狩獵者成功獵取動物。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E3H1YnqZHxQ8YyxAWFvjBbUn/article?mid=20181next=19750&l=f&fid=8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武曲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10 05:05 , Processed in 0.07812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