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病篇(條文版)】
41.濕熱內滯太陰,鬱久而為滯下,其證胸痞腹痛,下墜窘迫,膿血稠黏,裏結後重,脈軟數者,宜厚朴、黃芩、神麴、廣皮、木香、檳榔、柴胡、煨葛根、銀花炭、荊芥炭等味。
自注:古之所謂滯下,即今所云痢疾也。
由濕熱之邪,內伏太陰,阻遏氣機以致太陰失健運,少陽失疏達。
熱鬱濕蒸,傳導失其常度,蒸為敗濁膿血,下注肛門,故後重。
氣壅不化,仍數至圊而不能便。
傷氣則下白,傷血則下赤,氣血並傷,赤白兼下,濕熱盛極,痢成五色。
故用厚朴除濕而行滯氣,檳榔下逆而破結氣,黃芩清庚金之熱,木香、神麴疏中氣之滯,葛根升下陷之胃氣,柴胡升土中之木氣,熱侵血分而便血,以銀花、荊芥入營清熱,若熱甚於裏當用黃連以清熱,大實而痛,宜增大黃以逐邪。
昔張潔古製芍藥湯治以治血痢,方用歸、芍、芩、連、大黃、木香、檳榔、甘草、桂心等味,而以芍藥名湯者,蓋謂下血必調藏血之臟,故用之為君,不特欲其土中瀉木,抑亦賴以斂肝和陰也。
然芍藥味酸性斂,終非濕熱內蘊者所宜服。
倘遇痢久中虛,而宜用芍藥、甘草之化土者,恐難任芩、連、大黃之苦寒,木香檳榔之破氣。
其下痢初作,濕熱正盛者,白芍酸斂滯邪,斷不可投。
此雖昔人已試之成方,不敢引為後學之楷式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