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4 18:55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國哲學異於西方的最顯著的特徵,其義蘊廣遠,不易簡約敘述,張其昀孔學今義第九章宗教哲學中,有天人合一一節,言之極精要,茲引錄於下:「中國自唐虞以來,即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敬天即所以愛人,愛民即所以尊天。
所謂天人合一,實包含了天定勝人與人定勝天兩個觀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易乾卦大象)中國的思想,不偏於天定勝人,亦不偏於人定勝天。
中國無宗教,但中國人極富於宗教精神,此為中國文明的特徵。
左傳載:『史囂曰:吾聞之,國將興,聽於民;將亡,聽於神。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
(莊公三十二年,西元前六六二年)史囂之語,代表中國古來之人文主義,即天人合一的宏旨。
歷代聖哲,莫不為繼續宏揚此天人合一之道而努力。
以中國與西方比較,中國哲學之歸趨,人與天合;
而西方哲學之歸趨,人與天分。
故中國哲學,以人生觀察宇宙,使人與天合而為一。
周易『乾元資始』之說,不涵神學氣氛,以天道貫通人事,正性命以明道德修身之原。
此說明中國正統哲學之天道思想,純是合理化的形而上學。
『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易乾文言)非與天合德,其孰能如是哉?
西方哲學,則道德哲學(精神哲學)與自然哲學,各有領域,分送發展,源遠而未益分。
中西治學方法之不同,其所成思想體系亦迥異。
吾人確信,在古今各民族,最能了解人與天地宇宙之關係,因而企求保持天人和諧者,為中華民族。
我們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乃是承認了『天』的存在,亦就是承認了『神』的存在。
故『天曰神』,又曰:『神者,天地之本,而為萬物之始也。』
上帝是在人的心中,這正是中國哲學所謂天人合一思想的真諦。
這種觀念,自然和共產匪徒無神論的唯物主義的觀念,是水火不能相容的。
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性的古訓,即為天之所生;
命之古訓,即為天之所命。
很顯然的,中庸所說,把天、性、道、教連成一氣。
因此,天人合一觀念,實在就是提高人的價值。
惟有天人合一的尊神論者,才能樂道順天,不憂不懼,安心立命,生死不二。
中國哲學裏不包括宗教信仰,但也不反對宗教信仰,骨子裏隱藏著對『上天』信仰的觀念,卻不顯露出來,所講的對象乃是『人』。
這種以人為重點的天人之學,可以稱為人文哲學。
錢穆說:『中國傳統思想,既信宇宙乃為渾然一體者,故不喜再作現象與本體之分別。中國人常認天即在人之中,理即在事之中,道即在器之中,形而上即在形而下之中,亦即本體即在現象中。』熊十力曰:『天理即是人欲,人欲無非天理,去人欲而求天理,天理豈可得乎?而後知聖人言,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真是天理爛熟於胸襟,一言而盡天人之奧,後人可以知所歸矣。如果真正見得、信得天人本不二,天不在人之外,人亦不在天之外,則吾人生存之必需處,如何不有天理存耶?』
西方思想,在宗教上,必有一天人對立,但在孔子思想中,則天人合一,融為一體。
既不尊天而抑人,亦不倚人而制天。
西方思想,在哲學上,每有一心物對立,但在孔子思想中,則心物合一,融為一體,既不尊心而蔑物,亦不崇物而賤心。
西方思想,在現實人生中,每見有大群與小己之對立,但在孔子思想中,則群己合一,又自融為一體。
每一小己,莫不可為大群之中心,而每一大群,亦莫不成為小己之外圍。
非外圍無以立中心,無中心亦無以見外圍。
群之與己,乃共見為一體,不見為對立。
西方思想,在現實人生中,又每有自由與規律之對立,但在孔子思想中,則自由與規律之二者,又自合一,融為一體。
即在相互自由中見規律,亦即在規律中涵有相互之自由。
此只略舉大者,其他人類各項觀念與各項思想之分歧與對立,就孔子思想言,乃無不可以交融為一,見其相成,泯其相反,而整個人生乃見一大道。
儒家所採取者為中庸之道,即法天敬天,同時盡其在我,以求天人之合一和諧。
儒家典籍中之教訓,不外乎是。
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也;
『滿招損,謙受益』也;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也;
『不患寡,而患不均』也。
中國因有此健全的傳統觀念,故對資源保存不遺餘力,而對資源開發取審慎態度。
現代之農民仍能耕種二千餘年前之農地,李冰父子所設計建造之都江堰,至今日仍繼續供應成都平原數百萬畝所需之水量。
中國人從正德而利用厚生,乃可享受一種內外平衡的食衣住行育樂均適當的生活。
此種生活,與現代西方人之只知追求感官享受,及金錢慾與權力感之人生觀,大不相同。
「最近美國科學作家卡爾遜女士撰『無歌聲的春天』一書以示警,例如因殺蟲劑大量應用後,土壤中有益之黴菌被消除,使土質發生變化,昆蟲與鳥類亦連帶遭殃,而致破壞自然平衡者,此其故可深長思矣。」
(高懷民)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3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