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2 11:18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四維八德】
「四維」一詞,指禮義廉恥而言。
據管子「牧民」篇曰:「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四維張,則君令行。…守國之度,在飾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逾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逾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由此可見四維之重要。
賈誼在上漢文帝之治安策一文中,曾特引申管子四維要義,並深以秦滅四維為鑑戒。
民國二十三年國民政府軍事委貝會蔣委員長在南昌行營發起「新生活運動」,特以禮義廉恥為日常生活之準則,並將其重新解釋為:「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清清楚楚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
抗戰時期,又另解釋為:「禮是嚴嚴整整的紀律,義是慷慷慨慨的犧牲,廉是實實在在的節約,恥是轟轟烈烈的奮鬥。」
後來政府又將禮義廉恥,規定為全國各級學校的共同校訓;
可見其對四維之特別重視倡導。
「八德」,係指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而言,國父在民族主義第六講中,特別重視倡導。
因共計有八字,故一般慣例簡稱為「八德」,國父當時稱為固有的道德。
國父在上述講詞中說:「窮本溯源,我們現在要恢復民族的地位,…就要把固有的舊道德先恢復起來。有了固有的道德,然後固有的民族地位,才可以圖恢復。講到中國的固有道德,中國人至今不能忘記的。首先是忠孝,次是仁愛,其次是信義,其次是和平。…但是現在受外來民族的壓迫,侵入了新文化,那些新文化的勢力,此刻橫行中國。一般醉心新文化的人,便排斥舊道德,以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舊道德。不知道我們固有的東西,如果是好的,當然要保存,不好的才可放棄。此刻中國正是新舊潮流相衝突的時候,一般國民都無所適從。…所以中國從前的忠孝仁愛信義種種的舊道德,固然是駕乎外國人;說到和平的道德,更是駕乎外國人。這種特別的好道德,便是我們的民族精神。我們以後對於這種精神,不但是要保存,並且要發揚光大,然後我們民族的地位才可以恢復。…我們要將來能治國、平天下,便先要恢復民族主義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礎,去統一世界,成一個大同之治,這便是我們四萬萬人的大責任,…便是我們民族的真精神。」
八德之特別重要,由此可以想見。
(鄧璞磊)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