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空間規畫】 LibrarySpacePlanning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圖書館內部空間規畫關係著圖書館整體機能的運作與功能的發揮,空間規畫的主要考慮因素,包括使用需求、運作流程,以及良好的空間感。
其中使用需求屬靜態因素,即藏書量、讀者人數、館員人數及基本設備之空間需求。
運作流程則屬動態因素,考慮讀者、資料與館員動線,使讀者、資料與館員能達到相互間最理想的位置關係。
而良好的空間感則可提供開闊愉悅與澄心滌慮的感覺,亦可便於圖書館未來重新調整空間的配置。
因此,一般圖書館內部空間規畫的通則,包括:(一)彈性空間為保持彈性使用,各層平面應盡量避免固定隔間,或以活動空間為原則,俾便於調整布置。
(二)矩形空間圖書館內部空間以規則、直角的形狀最能有效運用空間,不規則形狀則顯得無效率。
如果是長方形,長寬最佳比例為3:2,最利於動線規畫。
(三)動線規畫動線為某一點移至另一點的路線,良好的動線務使兩點間往來干擾最少,相關服務區距離最短。
故需將讀者服務空間與館員工作空間明確區分,避免交叉混雜,並在兩者相接的適當地方配置服務臺。
(四)無障礙設計圖書館服務的對象既是全體民眾,在空間設計上亦須顧慮這些特殊讀者的需求。
如無階梯的入口、通行無阻的室內交通,以及樓梯電梯的安全設計等。
(五)配合業務需求圖書館得視業務繁簡,配置行政、資料處理、文教活動、參考閱覽、圖書典藏、公共設施所需要之空間。
1.行政及資料處理單位包括館長室、辦公室、公用目錄流通臺。
2.文教活動場所需要之空間包括展覽室、演講廳。
3.參考閱資室所需要的空間包括兒童閱覽室、休閒閱覽室、參考室、普通閱覽室等。
4.公共設施包括前廳、出入口、廁所、儲藏室、樓梯間、通道、機房等。
(六)適應未來發展圖書館建築的設計必須能適應未來的變化,便利電子設備的裝置,並且易於使用各種科技產品。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