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在田《福幼編》治慢驚風神效二方】 慢驚之症,系小兒吐瀉得之為最多。 或久瘧久痢,或痘後疹後,或風寒飲食積滯過用攻伐傷脾,或秉賦本虛,或誤服寒涼,或因急驚而用藥攻降太甚,或失於調理,皆可致此症也,其症神昏氣喘,或大熱不退、眼開驚搐,或乍寒乍熱,或三陽晦暗,或面色淡白青黃,或大小便青白,或口雖開裂出血而口中氣冷,或瀉利冷汗,或完穀不化,或四肢冰冷並至腹痛氣響,喉內痰鳴,角弓反張,目光昏暗,此虛症也。
若再用寒涼,再行消導,或用膽星抱龍以除痰,或用天麻全蠍以驅風,或用知柏芩連以清火,或用巴豆大黃以去積,殺人如反掌,實可畏也。
欲治風而無風可治,欲治驚而無驚可治,此實因脾腎虛寒,孤陽外越,無氣無根,陰寒至極,風之所由動也。
治宜先用辛熱,再加溫補,蓋補土即所以敵木,治本即可以治標也。
凡小兒一經吐瀉交作,即是最危之症,若其屢作不止,無論痘後疹後,不拘何因,皆當先用參朮以救胃氣,薑桂熟地等藥以救腎氣,不惟傷食後當急救之,即傷寒傷暑亦當急救之。
蓋其先雖有寒暑實邪,一經吐瀉,業已全除,脾胃空虛,倉廩空乏,若不急救,恐虛痰上涌,命在傾刻矣。
庸醫見之,皆誤指為熱為食,投以清火去積涼藥,立時告變,為之奈何。
如其失之寒涼斷難生活,不若失之溫補猶可救療,此語發明吐瀉驚風之理,極為透徹,後之君子,愿無忽諸。
今將慢驚辨症,羅列於後。
慢驚吐瀉,脾胃虛寒也。
身冷,陽氣抑遏不出也。 服涼藥之後往往致此。
鼻孔煽動,真陰失守,虛火燥肺也。
面色青黃及白,氣血兩虛也。
口鼻中氣冷,中塞也。
大小便青白,腎與太陽全無火也。 昏睡露睛,神氣不足也。 手足搐掣,血不行於四肢也。
角弓反張,血虛筋急也。
乍熱乍涼,陰血虛少,陰陽雜錯也。
汗出如洗,陽虛而表不固也。
囟門下陷,虛至極也。
身雖發熱口唇焦裂出血,卻不喜冷茶水,(進以寒涼,愈增危篤。)以及所吐之乳、所瀉之物皆不甚消化,脾胃無火可知,唇之焦黑乃真陰之不足也。
以上慢驚各條,須審察有數條相合,即放心照後二方治之,勿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