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8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莫伯驥(1878-1958)】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7 03:56: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莫伯驥(1878-1958)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莫伯驥,字天一,廣東東莞縣人。

 

生於清光緒4年,卒於民國47年,享年81歲。

 

其父莫啟智,字毓奇,號鏡川,為東莞廩生,〔東莞縣志卷73〕有傳。

 

伯驥弱冠時,以案首入縣學,又到廣州光華醫學堂學醫,畢業後自設仁壽藥房於廣州西關十七甫。

 

青年時期,傾向康、梁維新派。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改革未成,國事益不可問。

 

光緒庚子(1900)後,協助堂兄莫伯伊(字任衡,光緒23年拔貢)創辦〔羊城日報〕,伯驥負責編輯的工作。

 

莫伯驥幼時即有藏書的志向,其〔五十萬卷樓藏書目錄初編自序〕云:「吾家上世以力田讀書為彝訓,陳編世守,嬋嫣不絕。

 

先君子研精宋學,所藏宋元名臣大儒之遺書,森森連屋。」

 

家學淵源,再加上縣人倫常、陳伯陶等人的影響,伯驥已產生儲書的志向,赴城市求學期間,更增強其藏書意念。

 

莫伯驥藏書處所初名為福功書堂,是取阮元〔虞山張氏諸經堂記〕一文,勉人藏書,撰書、刻書,則於已有福,於人有功的說法而來。

 

後改名為五十萬卷樓,以其總藏書達500,000卷,其中包含通行本。

 

宇公翁曾描述書樓規模:「莫氏藏書充棟,嘗僱鈔書者數人,日夕從事。

 

餘暇時為之口講指畫,其子弟工作之餘,亦助之整理,復有二三人司翻書曝書,書樓組織不亞於圖書館也。」

 

當時海內專家,許為富甲西南,有「上企瞿楊,應慚丁陸」之譽,足與清末四大藏書家匹美,藏書之多成為民國以來廣東第一。

 

莫伯驥不僅藏書,還大量閱讀所藏書籍,〔初編後跋〕云:「少即好學,嗜書如飴,數十年來,非有人事要務,未嘗一日廢書」可見其讀書甚勤。

 

莫氏並將閱讀所獲,用小冊子手自筆記,而家中的婦孺及館童,幫忙摘錄,積稿10餘篋。

 

對於無法買得的書籍便向人借錄,或請人精寫、影寫,或親自動手抄寫,頗有明代毛晉汲古閣影鈔宋本書的風格。

 

莫伯驥後來兼營商業,因以致富,提供充裕的購書資金,但這不影響他在學術上的進步。

 

他的學問是以乾嘉學派為入門,而加以擴大。

 

治史方面受陳垣的影響頗深,治目錄學方面受余嘉錫的影響甚巨。

 

他的著述非常豐富,據其〔五十萬卷樓主人所著書附記其目〕所載,共50種,實不只此數。

 

現今已兄出版的僅有〔五十萬卷樓藏書目錄初編〕及〔五十萬巷樓群書跋文〕兩部藏書目錄。

 

伯驥一生與書為伍,連兒子的命名,亦與圖書有關,〔白孔六帖跋文〕云:「予生兒翌日,掞東先生(羅惇曧)適以德清俞氏(樾)五百餘卷之叢刊來遺,因名兒曰培樾。」

 

莫培樾後亦學醫,曾在澳門開設藥局。

 

民國26年(1937),抗日戰爭爆發,日軍侵襲廣州,莫伯驥先寄居香港友人家中,後由其子接往澳門定居,以督課予女排遣韶光。

 

晚年雙目失明,閉門謝客,並患癱瘓,於民國47年卒於澳門。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28 14:30 , Processed in 0.09863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