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4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貝嘉,毛里斯】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0 23:52: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貝嘉,毛里斯

 

Béjart,Maurice(1927-)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芭蕾

 

人名。

 

法國的男舞者、藝術總監,他生於法國馬賽(Marseilles)。

 

父親為當時頗富名氣之哲人與東方學家,貝嘉深受其學養之薰陶,大學雖修研哲學,然而終身奉獻舞蹈。

 

初期於當地芭蕾歌劇學校學舞,嗣後在巴黎隨斯塔茨(Staats)、伊格洛娃(Egorova)、姬斯(Kiss)、羅霎娜(Rousanne)等學舞,並在倫敦隨佛寇瓦(Volkova)學舞。

 

1945年伙同舞蹈名家史瓦佐(Schwarz)、夏拉(Charrat)和培堤(Petit)在法國各地巡演。

 

1949年至1950年加入英格斯貝國際芭蕾舞團(Inglesby´sInternationalBallet),1950年至1952年擔任瑞典皇家芭蕾舞團(TheRoyalSwedishBallet),其間首次為影片《火鳥》(Thefirebird)編舞。

 

1953年與作家尚.勞倫(JeanLaurent)成立明星芭蕾舞團(LesBalletsdeI´Etoile),並擔任該團的藝術總監及獨舞明星(Star-soloist),1957年該團改名為巴黎芭蕾舞團(BalletTheatredeParis),多次巡迴演出後,於1959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Brusslls)演出新作《春之祭禮》(Sacreduprintemps),獲得空前的成功。

 

該舞團於是稱為布魯塞爾廿世紀芭蕾舞團(TheBrussels-basedBalletofthe20thCentury),1960年由貝氏擔任藝術總監,此後數十年間,他將該舞團經營成為世界最有名氣的現代芭蕾舞團之一,貝氏是極具獨特風格之名編舞家,他的舞團定期在布魯塞爾和世界各地做巡演。

 

1970年他主持了布魯塞爾表演藝術改進研究中心(MUDRA;aEuropéancentreforresearchintospectacleandproduction),該中心為一個探討完全劇場(TotalTheatre)的學校及工作室。

 

1987年貝氏率團遷往瑞士洛桑(Lausanne),改名為洛桑貝嘉芭蕾舞團(BejartBalletLausanne),1992年縮小舞團規模,以舊電影院改裝成劇院,重新出發經營,並創作了許多作品。

 

貝氏的作品具有一種學術性風格,因而發展出「新表現主義」(Neo-Expressionism)之傾向,其作品顯著表現此風格者有《孤獨者交響曲》(SymphanyforALonelyMan,1955)、《四男孩》(4filsAymon,1961)、《風流寡婦》(TheMerryWidow,1963)等,這些作品演出後他更成為一個極具個人風格,主張神秘主義之芭蕾理論家,其作品內容頗受東方宗教與哲學之影響;

 

成為「不是宗教但又勝似宗教的集體儀式,它超越了一般舞台藝術的美,和視覺上的力度,且是將那種早已失傳的原始祭典重新轉化成現代人的儀式。」

 

此類型作品包括《為今朝所作的彌撒》(MassforthePresentTime,1967)、《巴克堤》(Bakhti,1968)、《尼金斯基,神的小丑》(Nijinsky,ClowndeDieu,1971)、和《戈爾斯坦──玫瑰花園》(Golestan-GardenofRoses,1973)等。

 

身為一位擅長創新的編舞家,他卻特別著重芭蕾的編舞技術,如1960年之《波麗露》(Bolero),1962年之《維也納組曲》(SuiteViennoise),1964年之《第九交響曲》(NinthSymphony),1968年之《無花又無冠》(NiFleurs,nicouronnes),1971年之《獻祭之舞》(offrandechorégraphique)、及1973年之《無主之錘》(LeMarteausansmaÎtre)等作品。

 

至於其本人自製並演出者有《綠色皇后》(LaReineverte,1963)和《聖安東尼之誘惑》(TentationdeSaintAntoine,1967)等。

 

貝氏作品吸引極多新觀眾與年輕觀眾,同時亦引起各種不同觀點的爭議,成為受爭議之人物。

 

他極喜愛華格納(R.Wagner)之作品,曾參加華格納歌劇《唐豪塞》(Tannhäuser,1961)的演出,並多次使用其音樂編舞;

 

如《瑪迪爾德》(Mathilde,1965)、《班德萊爾》(Baudelaire,1968)、《勝利者》(LesVainqueurs,1969)《椅子》(Chairs,1981)、《獻給未來的彌撒》(TheMassforFuture,1986)等。

 

貝氏其他代表作尚有許多;

 

例如為巴黎歌劇院(L´OpéradeParis)編製之《浮士德之詛咒》(DamnationofFaust,1964)、《狐狸》(Renard,1965);

 

及近年的作品如《魔笛》(LaFlütenchantée,1981)、《不可思議的中國役者》(Lemanderinmerveilleux,1992)等二十餘齣。

 

寫作方面1979年於巴黎有見氏出版《別人生命中的一刻》(Uninstantdanslavied´autrui)、《回憶錄》(Memoires)、和《BparB》等書。

 

他於1960年及1962年獲巴黎國際劇院之最高獎,1965年獲伊拉斯瑪斯獎(ErasmusPrize),1993年獲日本的世界文賞獎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8 13:4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