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賊風者。謂冬至之日。有疾風從南方來。名曰虛風。此風至能傷害於人。故言賊風也。其傷人也。但痛不可抑按。不得動轉。痛處體平無熱。傷風冷則骨解深痛。按之乃應骨痛。但覺身體內凜凜冷。欲得熱物熨痛處即小寬。時有汗久而不去。重遇冷風相搏。乃結成瘰及偏枯。遇風熱氣相搏。乃變作附骨疽也。(出第一卷中)
深師療賊風入腹。五臟四肢心胸急痛。背反寒。咽乾口噤戴眼方。(此故是大續命湯藥分兩不同)
麻黃(三兩去節) 石膏(碎綿裹) 當歸 芎 甘草(炙) 乾薑 桂心(各二兩)
黃芩(一兩) 杏仁(三十枚去兩仁尖皮)
上九味 咀。以水酒各五升合煮。取四升。分為四服。忌海藻菘菜生蔥。
又秦艽湯。療賊風入腹。搶心拘急。四肢不隨。腹滿欲死者方。
桂心 防風 黃芩 乾薑 茱萸 秦艽 甘草(各一兩炙)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湯令熱。不瘥更作。忌海藻菘菜生蔥。
又竹瀝湯。療大虛挾風。及賊風入腹。腹中拘痛。煩亂恍惚。妄語迷惑不知人。口噤不開。
余病。體虛受風。躁憒欲死方。
秦艽 甘草(炙) 防風 當歸(各二兩) 茵芋 烏頭(炮) 乾薑 細辛 人參 黃芩桂心 天雄(炮) 木防己 茯苓 白朮(各一兩)
上十五味切。以竹瀝一斗半。煮取五升。隨病加後藥。胸逆滿加前胡二兩半。半夏二兩洗。朮附子炮各一兩。腹中痛加芍藥二兩。椒一兩。汗煩加知母一兩。口乾加麥門冬一兩去心。體痹加麻黃二兩去節。有方不用術附子。用半夏二兩。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生蔥生菜桃李雀肉酢物等。
又大續命湯。療毒風賊風。身體不能自收。不知痛處。咽中卒不得語。若拘急腰痛。引頸目眩。不得見風。坐欲卻倒。覺即反張。脊不著席。脈動不安。恍惚恐懼欲啼。上氣嘔逆面腫方。
杏仁(三十枚去雙仁皮尖碎) 芎 石膏(碎綿裹) 甘草(炙) 桂心 當歸 麻黃(去節) 黃芩(各一兩) 乾薑(一兩)
上九味切。以水六升。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分為四服。取微汗。汗出粉之。勿見風。
忌海藻菘菜生蔥。
又茵芋酒。療賊風濕痹。身體不能自動。四肢偏枯。火炙不熟。骨節皆疼。手足不仁。
皮中淫淫如有蟲行。搔之生瘡。癮疹起手。不得上頭。頭眩瞑。甚者狂走。歷節腫及諸惡風。
悉茵芋 烏頭(炮) 天雄(炮) 石南 女葳 附子(炮) 躑躅花(熬) 秦艽 木防己 防風(各二兩)
上十味 咀。以絹囊盛之。清酒三斗漬之。夏三日。春秋五日。冬七日。平旦服一合。
不知。稍增之可至二合。以意消息。忌如常法。
又甘草湯。療心腹絞痛。賊風入腹。脹滿拘急。不得氣息。並轉筋。寒中下重。溫中止痛。利大小便方。
甘草(炙) 防風(各一兩半) 吳茱萸 乾地黃 芍藥 當歸 細辛 乾薑(各一兩)
上八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再服良。忌海藻菘菜生蔥菜蕪荑。
又烏頭膏。療賊風。身體不隨偏枯。口僻。及傷風寒身強直方。
烏頭(炮) 野葛(炙五兩去心) 莽草(一斤)
上三味 咀。以好酒漬令淹漸。再宿三日漬之。以不中水豬肪五斤。煎成膏。合藥。作東向露灶。以葦薪煎之。三上三下。藥成去滓。有病者向火摩三千過。汗出即愈。若觸露鼻中塞。對火摩頭頂。鼻中即通。藥不可令入口眼也。(並出第九卷中)
千金療賊風所中。腹內攣急方。
麻黃(四兩去節) 甘草(一兩炙切) 石膏(如雞子大碎之綿裹) 鬼箭羽(削圍如雞子大)
上四味。以東流水二杯。煮取一杯。頓服之。忌海藻菘菜。
又大岩蜜湯。主賊風。腹中。
絞痛。並飛尸遁疰。發作無時。發則搶心。脹滿脅下。如刀錐刺。並主少陰傷寒方。
甘草 乾地黃 細辛 乾薑 當歸 羊脂(青羊脂更勝) 桂心 茯苓 吳茱萸 芍藥(各一兩) 梔子(十五枚掰)
上十一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脂。溫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蕪荑酢物。(深師同短劇治中惡一方無桂心有防風)
又烏頭湯。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腹。攻五臟人陰縮。手足厥逆方。
烏頭(十五枚炮) 芍藥(四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枚擘) 生薑(一斤) 桂心(六兩)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別取烏頭去皮四破。蜜二升。微火煎。令減五忌又倉公當歸湯。主賊風口噤。角弓反張。身體強直方。
當歸 細辛 防風(各六分) 獨活(三分) 麻黃(十分去節) 附子(四分炮去皮)
上六味切。以清酒八升。水四升合。煮取四升。分為四服。口不開者。校口下湯。一服當蘇。再服小汗。三服大汗。忌豬肉生蔥。(廣濟同並出第八卷中)
古今錄驗續命湯。療中風賊風入腹。角弓反張。口噤舌不停。目視不見。不能語。舉身不仁。或心腹絞痛方。
甘草(炙) 黃芩(各二兩) 防風(一兩半) 生薑(五兩) 人參 芎 芍藥 麻黃(去節) 木防己(各一兩) 大附子(一枚炮)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一日令汗。可服三劑。不令人虛。本方有十三味。見藥止有十味。忌海藻豬肉菘菜冷水魚等物。(出第十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