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2-11-5 13:30 編輯
【五勞六極七傷方一十首】
《病源》夫虛勞者,五勞六極七傷是也。
五勞者,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五曰瘦勞。
又有五勞:肺勞者,短氣而麪腫,鼻不聞香臭。
肝勞者,麪目乾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獨臥,目視不明。
心勞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難,或時鴨溏,口內生瘡。
脾勞者,舌本苦直,不得咽唾。
腎勞者,背難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黃而有餘瀝,莖內痛,陰濕囊生瘡,少腹急滿也。
六極者,一曰氣極,令人內虛,五藏不足,邪氣多,正氣少,不欲言。
二曰血極,令人無顏色,眉髮墮落,忽忽喜忘。
三曰筋極,令人數轉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
四曰骨極,令人痠削,齒苦痛,手足煩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動。
五曰肌極,令人羸瘦,無潤澤,飲食不生肌膚。
六曰精極,令人少氣然,內虛,五藏氣不足,髮毛落,悲傷喜忘。
七傷者,一曰陰寒,二曰陰痿,三曰裡急,四曰精連連,五曰精少、陰下濕,六曰精液清,七曰小便苦數,臨事不舉。
又,一曰大飽傷脾,脾傷善噫,欲臥,麪黃。
二曰大怒氣逆傷肝,肝傷少血目喑。
三曰彊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腎傷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
四曰形寒寒飲傷肺,肺傷少氣,咳嗽鼻鳴。
五曰憂愁思慮傷心,心傷苦驚,喜忘善怒。
六曰風雨寒暑傷形,形傷髮落,肌膚枯夭。
七曰大恐懼不節傷志,志傷恍惚不樂。
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
男子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差,陰寒精自出,痠削。
診寸口脈浮而遲,浮即為虛,遲即為勞,遲即衛氣不足,浮即榮氣竭。
脈直上者,逆虛也。
脈澀無陽,是腎氣少;
寸關澀,無血氣,逆冷,是大虛。
脈浮微緩,皆為虛;
緩而大者,勞也。
脈微濡相薄,為五勞。
微弱相薄,虛損,為七傷。
其湯熨鍼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唯欲嘿氣養神,閉氣使極,吐氣使微。
又不得多言語、大喚呼,令神勞損。
亦云不可泣淚,及多唾洟。
此皆為損液漏津,使喉澀大渴。
又云︰雞鳴時,扣齒三十六下訖,舐口唇漱舌,聊上齒表,咽之三過。
殺蟲,補虛勞,令人彊壯。
又云︰兩手拓兩頰,手不動,摟肚肘使急,腰內亦然,住定,放兩肘頭嚮外,肘髆腰氣散,盡勢,大悶,始起,來去七通,去肘臂之勞。
又云︰兩足跟相對,坐上,兩足指相嚮外扒,兩膝頭柱席,兩嚮外扒使急,始長舒兩手,兩嚮取勢,一一皆急三七。
去五勞,腰脊膝疼,傷冷脾痺。
又云︰跪一足,坐上,兩手內捲,足努踹嚮下,身外扒,一時取勢,嚮心來去二七,左右亦然。
去五勞,足臂疼悶,膝冷陰冷。
又云︰坐抱兩膝下,去三里二寸,急抱嚮身極勢,足兩嚮,身起,欲似胡牀,住勢,還坐。
上下來去二七,去腰足臂內虛勞,膀胱冷。
又云︰外轉兩腳,平,嚮陰端急蹙,將兩手捧膝頭,兩嚮極勢,捺之二七畢,身側兩嚮取勢二七,前後努腰。
去心勞,痔病,膝頭冷。
調和未損盡時,須言語不瞋喜,偏跏,兩手抱膝頭,努膝嚮外,身手膝各兩極勢,挽之三七,左右亦然。頭須左右仰扒,去背急臂勞。
又云︰兩足相,令足掌合也。
蹙足極勢,兩手長舒,掌相嚮腦項之後,兼至髆,相挽嚮頭,髆手嚮席,來去七,仰手七,合手七。
始兩手角上極勢,腰正,足不動,去五勞七傷,臍下冷暖不和。
數用之,常和調適。
又云︰一足地,一足屈膝,兩手抱犢鼻下,急挽嚮身極勢,左右換易四七,去五勞,三里氣不下。
又︰蛇行氣,曲臥,以正身複起踞,閉目隨氣所在,不息,少食,裁通腸,服氣為食,以舐為漿,春出冬藏,不財不養,以治五勞七傷。
又云︰蝦蟆行氣,正動搖兩臂,不息十二通。
以治五勞七傷,水腫之病。
又云︰外轉兩足十遍,引去心腹諸勞,內轉兩足十遍,引去心五息止。
去身一切諸勞疾疹。
(出第三卷中。)、《廣濟》療五勞、七傷、六極、八風、十二痺,消渴,心下積聚,使人身體潤,服之多情性,補益養精方。
生乾地黃十二分、天門冬十分(去心)、、乾薑六分、菟絲子十分(酒漬二宿,焙乾,別搗)、、石斛八分、當歸六分、白朮六分、甘草八分(炙)、、肉蓯蓉七分、芍藥六分、人參八分、玄參六分、麥門冬十分(去心)、、大黃八分、牛膝六分、紫菀六分、茯苓八分、防風六分、杏仁八分(去皮尖,熬)、、麻子人八分、地骨皮六分、椒三分(去目,汗)。
右二十二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
空腹酒下二十丸,日再服,漸加至三十丸。
忌鯉魚、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大酢、蕪荑等。
崔氏腎瀝湯,療五勞、六極、八風、十二痺,補諸不足方。
豬腎一具(去脂膜)、附子四分(炮)、、芎藭四分、牡丹四分、桂心四分、茯苓八分、乾地黃六分、人參四分、桑螵蛸八分(炙)、磁石八分(研如粉)、牡荊子八分、當歸四分、黃耆八分、菖蒲八分。
右十四味,切,以水一斗七升,煮腎取一斗一升,去腎內藥,煎取四升,分四服。忌羊肉、餳、冷水、酢、生蔥、蕪荑、胡荽。
(《古今錄驗》同。)、又治丈夫五勞七傷,百病無不補之,乾漆散方。
乾漆八兩(熬令斷煙)、、蓯蓉八兩、石斛八分、枸杞子一升、乾地黃十兩、遠志皮五兩、續斷五兩、菟絲子五兩、天雄三兩(炮)、桂心三兩。
右十味,搗篩為散,每旦服一匕,暮一匕,酒飲皆得。
忌豬肉、生蔥、蕪荑、冷水。
又七味乾漆散方韋都水服不逾月,光悅倍常,療虛羸無比。
乾漆三兩(熬煙斷)、、乾地黃八兩、芍藥二兩、蓯蓉二兩、五味子二兩、食茱萸四兩、枸杞子四兩。
右藥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漸加至二匕,日二服,以知為度,忌蕪荑。
又五落散,主五勞、六極、七傷、八不足、裡急,胸脅脹滿,背痛頭眩,四肢重,腰膂彊,環臍腹痛,小便或難或數,劇者大便去血,歙歙少氣,手足煩熱,臥不能舉起,起行不能久立,有病若此,名曰內極,或生愁憂恐怖,生熱,或飽食飲酒,房室自極,陽氣虛竭,耳鳴消渴,甚則手足浮腫,逆害飲食,名曰內消五勞七傷,視病所苦,加其藥方。
大黃六分、麥門冬七分(去心)、、栝樓五分、白薇七分、甘草五分(炙)、、當歸十分、乾地黃七分、山茱萸七分、桑螵蛸七分(炙)、石斛九分,六安者、茯苓五分、桂心三分、鐵屑三分(研)、厚朴三分(炙)、吳茱萸二分。
右十五味,合搗篩,以白蜜一斤,棗膏一斤,當蒸之,以溫湯浸之,和溲(疏有切)、前藥,令如乾飲狀,藥悉成。
又別取牛膝五兩、肉蓯蓉六兩、附子三兩(炮),三物合搗下篩,內諸藥,和令相得,以酒服之方寸匕,日三,不知稍增之,長肌肉,補不足,久服益氣力。
若少氣力,加石斛。
消渴,加栝樓。
止痛結煩,裡急加芍藥。
腹中痛,下濃血,加厚朴四兩炙。
四肢酸疼,加當歸。
歙歙少氣,加天門冬、白薇。
一名五若散。
忌海藻、菘菜、生蔥、蕪荑、酢物、鯉魚等。
(通按:音搜,沃也。又淘米聲。)又落腎散,一名腎著散,療腰背痛,少腹攣急,尿難,自汗出,耳聾,陰痿腳冷,皆其病候方。
羊腎一雙(作脯,炙燥)、磁石六分(研)、、天門冬五分(去心)、人參二分、防風三分、天雄三分(炮)、龍骨五分、茯苓一分、續斷七分、肉蓯蓉五分、玄參三分、乾地黃四分、桑白皮三分、白膠五分(炙)、乾漆五分(熬)。
右十五味,下篩,空腹以大麥飲下二方寸匕,日五、六服。
忌鯉魚、豬肉、冷水、蕪荑、酢等物。
又枸杞酒,療五內邪氣,消渴風濕,下胸脅間氣,頭痛,堅筋骨,彊陰,利大小腸,填骨髓,長肌肉,破除結氣,五勞七傷,去胃中宿食,利耳目,鼻衄,吐血,內濕風疰,補中逐水,破積瘀膿,惡血石淋。
長髮,傷寒瘴氣,煩躁滿悶,虛勞喘吸,逐熱破血,及腳氣腫痺方。
用米一石(為一劑,黍糯並得,計常釀酒,米一石用麴一斗,此加五升彌佳,其麴唯須上好者末之)、枸杞三十斤(去赤皮,半寸銼之,以水一石,浸之三日,煮取五斗汁)、生地黃二十斤(洗去土,細切,共米同炊之)、、秋麻子三斗(微熬,細粉,蒸氣出,以枸杞湯淋取汁)、豆豉二斗(以枸杞湯煮取汁)。
右四味,地黃一味,共米同蒸之,三物藥汁總合得五斗,分半漬米,饙半及麴和釀飯,如人肌溫,總和一酘,蓋瓮口,經二七日,壓取封泥,複經七日,初一度釀,用麻子二斗多,即恐令人頭痛。
服酒慎蕪荑、生冷、陳宿、豬、犬、雞、魚、麪、蒜、油膩、白酒、房室等。
服經一、二七日,將息病退。
(並出第八卷中。)《千金》五勞六極七傷虛損,何謂五勞、五藏病;
六極,六腑病;
七傷,表裡受病。
凡遠思彊慮傷人,憂恚悲哀傷人,喜樂過差傷人,忿怒不解傷人,汲汲所愿傷人,戚戚所患傷人,寒溫失節傷人,故曰五勞六極七傷也。
論傷甚眾,且言其七,悉主之方。
蓯蓉七分、五味子八分、地膚子五合、續斷五分、蛇牀子五分、車前子五合、菟絲子七合、乾地黃八分、牡蠣六分(左顧者,熬)、天雄七分(炮)、桑寄生七分、韭子五合、天門冬八分(去心)、地骨皮八分、白石英八分、陽起石七分、白龍骨七分。
右十七味,合搗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忌豬肉、冷水、鯉魚、蕪荑等。
(出第十九卷中。)《古今錄驗》淮南八公石斛萬病散,療五勞七傷,大風緩急,濕痺不仁,甚則偏枯,筋縮拘攣,胸脅支滿,引身彊直,或頸項腰背疼痛,四肢酸煩,陰痿,臨事不起,癢濕,臥便盜汗,心腹滿急,小便莖中疼痛,或時便血,咽乾口燥,飲食不消,往來寒熱,羸瘦短氣,肌肉損減,或無子,若生男女,纔欲及人便死。
此皆極勞傷血氣,心神不足所致,藥悉主之,令人康健多子方。
牛膝二分、遠志二分(去心)、續斷二分、蛇牀子三分、菟絲子三兩(酒漬)、蓗蓉二分、茯苓二分、杜仲二分、桂心二分、乾薑一分、蜀椒一分(汗)、細辛二分、附子二分(炮)、天雄二分(炮)、防風二分、乾地黃二分、白朮二分、萆薢二分、石斛二分、云母粉二分、菊花二分、菖蒲二分。
右二十二味,隨病倍其分,搗篩為散,先食以酒服方寸匕,日三,以知為度,神良。
忌豬羊肉、冷水、桃、李、雀肉、生蔥、生菜、大酢、餳等。
(《千金》有人參、山芋、巴戟天、五味子、山茱萸,為二十七味。)又淮南王枕中丸,療五勞六極七傷,胃氣不和,發於五藏虛勞,小便或難或數,令人多 思,脾氣不和,宿食熱所為,流入百脈,食飲不進,沉滯著中隔,並來著一邊,或食不消,夜服三丸方。
芎藭二兩、附子二兩(炮)、桂心二兩、甘草二兩(炙)、黃芩二兩、芍藥二兩、乾薑二兩、蜀椒二兩(汗)、杏仁四兩(去皮尖,熬)、白朮五兩、當歸二兩、大黃一兩。
右十二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以酒服五丸,日三。
忌海藻、菘菜、生蔥、豬肉、冷水、桃、李、雀肉等。(並出第二十五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