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0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七賢集外科鈐下外科鈐下楊梅瘡六十...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6 19:34: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七賢集外科鈐下外科鈐下楊梅瘡六十二

 

 

●楊梅瘡一證,以其腫突紅爛,狀如楊梅,故爾名之。

 

其在西北人則名為天泡瘡,東南人又謂之廣東瘡。

 

凡毒輕而小者,狀類茱萸,故名茱萸瘡。

 

毒甚而大者,泛爛可畏,形如綿花,故名綿花瘡。

 

大都此證,必由淫毒傳染而生。

 

蓋此淫穢之毒,由精泄之後,氣從精道乘虛直透命門,以灌衝脈,所以外而皮毛,內而骨髓,凡衝脈所到之處,則無處不到,此其為害,最深最惡。

 

設初起時去毒不淨,或治失其宜,而隨至敗爛殞命者,蓋不少矣。

 

或至二三十年之後,猶然發為瘋毒,或至爛頭,或至爛鼻,或四肢幽隱之處,臭爛不可收拾,或遺毒兒女,致患終身,其惡如此。

 

靜而思之,則有見此惡道,而不為寒心知避者,其愚亦甚矣。

 

故凡治之之法,最當知要,切不可不慎也。

 

亦有不因淫毒傳染,偶中濕熱而患者,此不過在皮毛肌肉之間,清去濕熱,自當全愈,無足慮也。

 

●今人每遭此患,或畏人知,或畏毒甚,而大用攻擊峻利等藥,多致邪毒未除,而元氣先敗,或成勞瘵,或即殞命,或愈久愈甚,以致敗壞不能收斂,皆元氣先敗之故也,余見之多矣。

 

故凡被此病者,切不可驚慌,亦不可專肆攻擊,但按法漸解其毒,務使元氣毫無損傷,則正能勝邪,雖毒無害;若正不勝邪,則微毒亦能殺人,此其要也,不可不察。

 

●廣瘡治法:凡其初起而元陽未傷,毒亦未甚,宜速用清利,使從小便利去其毒,惟換肌消毒散為第一,其次則五加皮飲亦妙。

 

或兼火邪者,宜秘方仙遺糧湯。

 

或稟氣多弱者,宜茯苓膏。

 

凡此諸藥,或十日,或半月,甚者一月,無不見效。

 

一,凡生瘡毒者,宜服槐花蕊至二三升,則毒從小便泄去,可免終身之患,真神方也。

 

有按在下疳瘡條中。

 

一,此瘡初起時,多有先下疳,次便毒,而後瘡出,是為一套。

 

若便毒勢甚,腫痛熱秘,而元氣素強者,即宜用會膿散或牡蠣散,先去其毒之大勢,而後用前方諸藥,亦要著也。

 

一,此瘡或久而不愈,或元氣素弱,或因剋伐致虛,但見有正不勝邪之勢,則當酌其輕重,或以純補元氣為主。

 

凡脾腎陰陽氣血,皆宜隨證用方,但使氣血得復,則雖毒無害。

 

最忌見不真而執兩端,則終歸無益,亦是要著。

 

一,飲食宜否,有謂宜忌口者,有謂不宜忌口者,而任其發透,總之亦有其要。

 

蓋瘡毒初染,毒本未甚,此時只宜清利,使毒漸消為善,若食發物,則愈發愈多,而毒愈甚矣,此則宜忌之時也。

 

若瘡毒已久,元氣已弱,膿汁既多,血氣既耗,斯時也,非以藥食滋補,則日見消敗,何以收效?此則不宜忌者也。

 

宜忌不宜忌,是亦宜補不宜補之法耳,使不知辨,安能無誤?一,瘡生頭面,或遍身不便處,欲其速愈,但用點藥,則二三日可以脫落,亦神妙者也,但此惟治標之法耳。

 

方在新因四十二。

 

一,瘡毒久蓄,發為瘋毒,亦名楊梅癰漏,或蝕筋,或腐骨,潰爛不收,最為惡候。

 

近來治法,惟五寶丹為最效,及徐東皋楊梅癰漏方,或秘傳水銀膏,宜擇用之。

 

●立齋曰:天泡瘡屬元氣不足,邪氣所乘,亦有傳染而患,受證在肝腎二經,故多在下體發起。

 

有先筋骨痛而後患者,有先患而後痛者。

 

有瘡凸赤作痛,熱毒熾甚也。

 

瘡微作痛,毒將殺也。

 

瘡色白而不結痂,陽氣虛也。

 

色赤而不結痂,陰血虛也。

 

搔癢脈虛浮,氣不相榮也。

 

搔癢脈浮數,血不相榮也。

 

臀背間或頸間作癢,膀胱陰虛也。

 

陰器股內作癢,肝經血虛也。

 

陰囊作癢重墜,肝經陰虛濕熱也。

 

小便頻數,短少色赤,肝經陰虛也。

 

小便頻數,短少色白,脾肺氣虛也。

 

面目搔癢或變赤,外邪相搏也。

 

眉間癢或毛落,肝膽血燥也。

 

飲食少思,口乾飲湯,胃氣虛也。

 

飲食不化,大便不實,脾氣虛也。

 

侵晨或夜間泄瀉,脾腎虛也。

 

●又,治法曰:若表實者,先用荊防敗毒散解散之。

 

裏實者,先用內疏黃連湯通導之。

 

表裏俱實者,防風通聖散雙解之。

 

邪熱在肝經者,龍膽瀉肝湯清解之。

 

後用換肌消毒散為主,愈後再無筋骨疼痛之患。

 

氣虛者,四君子湯;血虛者,四物湯;氣血俱虛者,八珍湯,俱加兼證之藥治之,自無不愈。

 

若治失其法,有蝕傷眼目,腐爛玉莖,拳攣肢體者,但用九味蘆薈丸以清火,六味丸以生腎水,蠲痺消毒散以養血祛邪,亦有可生者。

 

若服輕粉等藥,反收毒於內,以致迭發,或概服防風通聖散,氣血愈虛,因而不治者多矣。

 

凡有腫硬,或作痛,外用蒜灸及敷沖和膏,內服補藥並效。

 

●一男子遍身皆患,脈浮而數,以荊防敗毒散治之,表證乃退;以仙方活命飲六劑,瘡漸愈,兼飲萆薢湯,月餘而愈。

 

一男子下部生疳,諸藥不應,延及遍身突腫,狀似番花,筋攣骨痛,至夜尤甚。

 

此肝腎二經濕熱所致,先以導水丸五服,次以龍膽瀉肝湯數劑,再與除濕健脾之藥,外貼神異膏吸其膿,隔蒜灸拔其毒而愈。

 

一童子玉莖患之,延及小腹數枚,作痛發熱,以小柴胡湯吞蘆薈丸,更貼神異膏,月餘而安。

 

一儒者患前證,先玉莖作癢出水,後陰囊,股內,小腹,臂發小瘟,或乾或膿窠,誤服祛風等藥,肢體倦怠,惡寒發熱,飲食漸減,大便不實,脈見浮弦,兩尺浮數。

 

此腎水虛熱,肝木乘脾土也。

 

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為主,佐以換肌消毒散而愈。

 

一人患此,服攻毒等藥,患處凸而色赤作痛,肢體倦怠,惡寒發熱,脈浮而虛,此元氣復傷而邪氣實也。

 

用補中益氣湯二劑而愈。

 

進士劉華甫患之數月,用輕粉,硃砂等藥,頭面背臀各結一塊,二寸許,潰而形氣消弱,寒熱口乾,舌燥唇裂,小便淋漓,痰涎上壅,飲食少思,此脾胃傷,諸臟弱而虛火動也。

 

先用六君子二十餘劑,又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藥,山茱萸,麥門,五味服之,胃氣復而諸證愈。

 

惟小便未清,痰涎未止,用加減八味丸而痊。

 

一男子患楊梅瘡後,兩腿一臂各潰二寸許,一穴膿水淋漓,少食無睡,久而不愈。

 

以八珍湯加茯神,棗仁炒服,每日以蒜搗爛塗患處,灸良久,隨貼膏藥,數日少可,卻用豆豉餅灸之,更服十全大補湯而愈。

 

一婦人患之,皆愈,惟兩腿兩各爛一塊如掌,兼筋攣骨痛,三載不愈,諸藥不應,日晡熱甚,飲食少思。

 

以萆薢湯兼逍遙散,倍用茯苓,白朮,數劑熱止食進,貼神異膏,更服八珍湯加牛膝,杜仲,木瓜,三十餘劑而痊。

 

一婦人患此,燃輕粉藥於被中熏之,致遍身皮塌,膿水淋漓,不能起居。

 

以滑石,黃檗,綠豆粉末等藥,鋪蓆上,令可臥,更服神功托裏散,月餘而痊。

 

俱薛按。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16:21 , Processed in 0.23436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