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三十四天集雜證謨癲狂痴獃論治共六條】
1.凡狂病多因於火。
此或以謀為失志,或以思慮鬱結,屈無所伸,怒無所洩,以致肝膽氣逆,木火合邪,是誠東方實證也。
此其邪乘於心,則為神魂不守;邪乘於胃,則為暴橫剛強。
故治此者,當以治火為先,而或痰或氣,察其甚而兼治之。
若止因火邪,而無脹閉熱結者,但當清火,宜抽薪飲,黃連解毒湯,三補丸之類主之。
若水不制火,而兼心腎微虛者,宜硃砂安神丸,或服蠻煎,二陰煎主之。
若陽明火盛者,宜白虎湯,玉泉散之類主之。
若心脾受熱,叫罵失常,而微嗛閉結者,宜清心湯,涼膈散,三黃丸,當歸龍薈丸之類主之。
2.若因火致痰者,宜清膈飲,抱龍丸,生鐵落飲主之,甚者宜滾痰丸。
若三焦邪實熱甚者,宜大承氣湯下之。
若痰飲壅閉,氣道不通者,必須先用吐法,并當清其飲食。
此治狂之要也。
3.癲病多由痰氣。
凡氣有所逆,痰有所滯,皆能壅閉經絡,格塞心竅,故發則旋暈僵仆,口眼相引,目睛上視,手足搐搦,腰脊強直,食頃乃甦。
此其倏病倏已者,正由氣之倏逆倏順也。
故治此者,當察痰察氣,因其甚者而先之;至若火之有無,又當審其脈證而兼為之治也。
氣滯者,宜排氣飲,大和中飲,四磨飲,或牛黃丸,蘇合丸,<集成>潤下丸之類主之。
痰盛者,宜清膈飲,六安煎,二陳湯橘皮半夏湯,或抱龍丸,硃砂滾涎丸之類主之。
兼痰兼火者,宜清膈飲,硃砂安神丸,丹溪潤下丸之類主之。
痰逆氣滯之甚者,必用吐法,吐後隨證調理之。
4.癲癇證無火者多。
若無火邪,不得妄用涼藥,恐傷脾氣,以致變生他證。
且復有陰盛陽衰及氣血暴脫,而絕無痰火氣逆等病者,則凡四君,四物,八珍,十全大補等湯,或乾薑,桂,附之類,皆所必用,不得謂癲癇盡屬實邪,而概禁補劑也。
若真陰大損,氣不歸根,而時作時止,昏沉難愈者,必用紫河車丸,方可奏效。
其有虛中挾實,微兼痰火不清,而病久不愈者,<集驗>龍腦安神丸最得其宜,隨證增減,可為法也。
5.痴獃證,凡平素無痰,而或以鬱結,或以不遂,或以思慮,或以疑貳,或以驚恐,而漸致痴獃,言辭顛倒,舉動不經,或多汗,或善愁,其證則千奇萬怪,無所不至,脈必或弦或數,或大或小,變易不常,此其逆氣在心或肝膽二經,氣有不清而然。
但察其形體強壯,飲食不減,別無虛脫等證,則悉宜服蠻煎治之,最穩最妙。
然此證有可愈者,有不可愈者,亦在乎胃氣元氣之強弱,待時而復,非可急也。
凡此諸證,若以大驚猝恐,一時偶傷心膽,而致失神昏亂者,此當以速扶正氣為主,宜七福飲,或大補元煎主之。
6.小兒無狂證,惟病癲者常有之。
凡小兒之病,有從胎氣而得者,有從生後受驚而得者,蓋小兒神氣尚弱,驚則肝膽奪氣而神不守舍,舍空則正氣不能主,而痰邪足以亂之。
故凡治小兒之驚癇,必須先審正氣,然後察其病邪,酌宜治之。
諸法俱載小兒門,所當詳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