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三十三貫集雜證謨疝氣論治共十一條】
1.凡治疝之法,當察所由,此雖以受寒受濕,因而成疝,然或以色慾,或以勞損,或以鬱怒,或以飲食酒濕之後,不知戒慎,致受寒邪,則以陰求陰,流結於衝任血氣之海,而下歸陰分,遂成諸疝。
故其為病,則有遇寒而發者,有鬱久成熱,遇熱而發者,有鬱則氣逆,遇鬱怒而發者,有濕因寒滯,遇濕而發者,有疲極則傷筋,遇勞苦而發者,有虛邪在少陰,厥陰,遇色慾而發者,有飲食之濕在陽明,太陰,遇酒酪而發者,至其久也,則正氣陷而不舉,邪氣留而不去,而為,為木,難於愈矣。
故治此者,必當因其所因,辨而治之,則無不隨手可愈,若茫然混然,徒執一偏之見,而至老不寤者,即與之談,終無益也。
2.治疝必先治氣,故病名亦日疝氣,非無謂也。
蓋寒有寒氣,熱有熱氣,濕有濕氣,逆有逆氣,氣在陽分則有氣中之氣,氣在陰分則有血中之氣。
凡氣實者,必須破氣;氣虛者,必須補氣。
故治疝者,必於諸證之中,俱當兼用氣藥。
3.疝之暴痛或痛甚者,必以氣逆,宜先用荔香散。
氣實多滯者,宜<寶鑑>川楝散,或天台烏藥散。
非有實邪而寒勝者,宜暖肝煎主之。
4.寒疝最能作痛,多因觸冒寒邪,或犯生冷所致,凡喜暖畏寒,脈弦細,鼻尖手足多冷,大小便無熱之類,皆是也。
寒微者,宜荔香散,暖肝煎,腎氣丸,神應散,丁香楝實丸之類主之。
寒甚者,宜<醫林>四神丸,百一選方,十補丸,胡蘆巴丸,沉香桂附丸之類主之。
一法以五積散加鹽炒吳茱萸,小茴香各一錢,薑五片,白五寸,同煎,空心熱服,大治氣痛不可忍。
5.熱疝大能作痛,凡火邪聚於陰分而為痛者,必有熱證熱脈,或大便秘結,或小水熱閉不通,或為脹為滿而煩熱喜冷者是也,宜大分清飲,或茵陳飲加茴香,川楝子之類,或以加味通心飲,葵子湯之類主之。
又有腎本不虛,而肝經濕熱火旺,莖中作痛,筋急縮,或痛,或癢,或腫,或挺縱不收,白物如精,隨溺而下者,此筋疝也,宜龍膽瀉肝湯主之。
6.濕疝多為重墜脹滿,然亦有痛者,宜以前寒熱證參而治之。
有不痛而久墜不愈者,是即疝之屬,單宜治濕理氣,以加味五苓散,或<局方>守效丸,或蒼朮散,或三層茴香丸之屬主之。
一云凡治疝,非斷房事,厚味,不能取效。
7.疝病遇酒而發者,多因濕熱,當先去其濕。
濕而熱者,大分清飲加茴香,川楝之屬。
濕兼寒者,宜加味五苓散主之,或以葛花解酲湯加減用之。
8.血結少腹間者,是為血疝,但察其非氣,非食,小腹硬而有形,大便秘結而黑,小水利者,必血積血疝之屬,宜桃仁膏,或桃仁煎,或玉燭散之類下之。
9.疝遇色慾而發者,是必陰虛之屬。
若陰虛兼動相火者,宜以六味地黃湯加黃檗,知母,山梔,茴香,川楝之類主之。
若陰虛無火,或兼寒痛精虛者,宜理陰煎,或八味地黃湯加茴香,枸杞之類,或用暖肝煎主之。
10.疝久者必多虛證,或以元氣本虛而偶患者,亦有虛證,或不耐勞苦而微勞即發者,亦有虛證,當以脈證辨之。
凡治虛疝,當察其虛在陰分,或在陽分。
陰虛者,輕則暖肝煎,八味地黃湯,甚則理陰煎,補陰益氣煎之類,酌而用之。
陽虛者,宜溫胃飲,歸脾湯,補中益氣湯之類主之。
若陽虛至甚者,必用桂,附,椒,薑,或以六味回陽飲之類主之。
若虛中挾滯者,宜以前法為主,而加以疏導之藥,如川楝,茴香,枳實,山楂,梔子之屬,酌其宜而佐用之。
11.疝有邪實當下者,詳後條張子和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