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二十明集雜證謨惡心噯氣惡心證治共三條】
1.內經無惡心之說,凡嘔吐證,即其類也。
經義詳見本文。
惡心證,胃口泛逆兀兀不寧之病。
凡惡心欲吐,口必流涎,嚥之不下,愈咽愈惡而嘔吐繼之,亦有不嘔吐而時見惡心者。
然此雖曰惡心,而實胃口之病,非心病也。
此證之因,則有寒,有食,有痰飲,有穢氣,有火邪,有陰濕傷胃,或傷寒瘧痢諸邪之在胃口者,皆得有之。
若欲察之,但當察其虛實寒熱,則盡之矣。
蓋實邪惡心者,邪去則止,其來速,去亦速。
虛邪惡心者,必得胃氣大復,其病方愈。
且此證惟虛寒者十居八九,即有實邪嘔惡者,亦必其脾氣不健,不能運化而然。
此所以凡治惡心者,必當知其實中有虛,勿得妄行攻擊,而胃氣不可不顧也。
2.虛寒惡心,其證最多。
若非猝暴而常見,或形氣不足之輩,悉以胃氣弱也。
故凡治此者,多宜以溫補為主。
若脾胃微虛生痰,或兼吞酸噯腐,欬嗽惡心者,宜六君子湯。
若脾腎虛寒,痰滯欬嗽而惡心者,金水六君煎。
若脾胃虛寒,或太陰自利腹痛,嘔吐惡心者,溫胃飲,或理中湯,聖朮煎。
若脾腎虛寒,上下不能運行,或脹滿,或嘔吐,或傷寒陰證,寒邪深入三陰,而惡心嘔吐不止者,理陰煎或溫胃飲。
3.實邪惡心,以一時邪滯犯胃,得吐則滯去,滯去則惡心自解。
若有餘邪,如法治之。
若惡心多痰及風寒欬嗽,或傷生冷,或飲酒過多,脾胃不和者,二陳湯或橘皮半夏湯。
若脾胃多滯,或寒濕傷脾惡心者,平胃散。
若胃寒多滯,或傷生冷,或寒痰不清,吞酸脹滿惡心者,和胃飲,或和胃二陳煎。
若受穢濁寒邪,脹滿腹痛惡心者,調氣平胃散。
若感冒暑熱,火盛煩燥惡心,仲景竹葉石膏湯。
若中藥毒,或諸毒而惡心者,速宜於諸毒門求法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