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9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岳全書-卷之十九明集雜證謨呃逆論證共三條】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2 22:24: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景岳全書-卷之十九明集雜證謨呃逆論證共三條

 

 

•呃逆一證,古無是名,其在<內經>本謂之噦,因其呃呃連聲,故今以呃逆名之,于義亦妥。

 

觀<內經>治噦之法,以草刺鼻嚏,及氣息引迎大驚之類,是皆治呃之法。

 

此噦本呃逆,無待辨也。

 

自孫真人云:遍尋方論無此名,遂以欬逆為噦,因致後世訛傳,乃以欬逆,乾嘔,噫氣之類,互相淆亂,自唐迄今矣。

 

此名之不可不察,亦不可不正也。

 

•欬逆之名,原出<內經>,本以欬嗽氣逆者為言。

 

如<氣交變大論>曰:歲金太過,甚則喘欬逆氣。

 

此因喘欬,以致氣逆,故云欬逆氣也。

 

又曰:欬逆甚而血溢。

 

正以欬逆不止,而血隨氣溢,則病之常也,未聞以呃逆而見血者也。

 

即如<六元正紀大論>云:金鬱之發,民病欬逆者,亦是此意。

 

此欬逆之非呃逆,亦甚明矣,而今後世諸公乃悉以噦為欬逆,豈皆未之詳察耶?

 

及觀丹溪之言,在<纂要>則曰:孫真人誤以噦為欬逆,是謂噦非欬逆也。

 

在<心法>附錄則曰:欬逆為病,古謂之噦,近謂之呃,此又謂噦即欬逆也。

 

在<嘔吐門>則又曰:有聲有物,謂之嘔吐,有聲無物謂之噦,此又以乾嘔為噦也。

 

前後不一,何其自謬若此!

 

再如海藏,河間諸公,有以噦為乾嘔者,有以欬逆為噫者,總皆謬矣。

 

蓋嘔即吐之類,但吐而無物者曰嘔,嘔而有物者曰吐,腹脹噯氣者曰噫,逆氣自下而上者亦曰噫,此四者之辨,自有正名,顧可紛紛若是乎?

 

茲余析而判之曰:噦者,呃逆也,非欬逆也;欬逆者,欬嗽之甚者也,非呃逆也;乾嘔者,無物之吐即嘔也,非噦也;噫者,飽食之息,即噯氣也,非欬逆也。

 

後人但以此為鑒,則異說之疑,可盡釋矣。

 

•呃逆證,有傷寒之呃逆,有雜證之呃逆。

 

其在古人,則悉以虛寒為言。

 

惟丹溪引<內經>之言曰:諸逆沖上,皆屬於火。

 

病人見此,似為死證,然亦有實者,不可不知。

 

余向見此說,疑其與古人相左,不以為然,蓋亦謂此證必屬虛寒,何有實熱?

 

茲及晚年歷驗,始有定見,乃知丹溪此言為不誣也。

 

雖其中寒熱虛實,亦有不同,然致呃之由,總由氣逆。

 

氣逆於下,則直沖於上,無氣則無呃,無陽亦無呃,此病呃之源,所以必由氣也。

 

欲得其象,不見雨中之雷,水中之浡乎?

 

夫陽為陰蔽,所以為雷,而轟轟不已者,此火為雷之本,而火即氣也。

 

氣為水覆,所以為浡,而汩汩不已者,此氣為浡之本,而氣即陽也。

 

然病在氣分,本非一端,而呃之大要,亦惟三者而已,則一日寒呃,二曰熱呃,三曰虛脫之呃。

 

寒呃可溫可散,寒去則氣自舒也;熱呃可降可清,火靜而氣自平也;惟虛脫之呃,則諴危殆之證,其或免者亦萬幸矣。

 

凡諸治法,當辨如左。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20:52 , Processed in 0.17188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