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十八理集雜證謨不寐經義】
●邪客篇帝曰:夫邪氣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臥出者,何氣使然?
伯高曰:五穀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故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
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焉。
衛氣者,出其悍氣之慓疾,而先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
晝行於陽,夜行於陰,常從足少陰之分間,行於五臟六腑。
今厥氣客於五臟六腑,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
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蹻陷;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
帝曰:善。
治之奈何?
伯高曰: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調,其臥立至。
●大惑論帝曰:病不得臥者,何氣使然?
岐伯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
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蹻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
帝曰:病目而不得視者,何氣使然?
岐伯曰:衛氣留於陰,不得行於陽。
留於陰則陰氣盛,陰氣盛則陰蹻滿,不得入於陽則陽氣虛,故目閉矣。
帝曰:人之多臥者,何氣使然?
岐伯曰:此人腸胃大而皮膚濕,而分肉不解焉。
腸胃大則衛氣留久,皮膚濕則分肉不解,其行遲。
夫衛氣者,晝日常行於陽,夜行於陰,故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
故腸胃大,則衛氣行留久;皮膚濕,分肉不解,則行遲,留於陰也久,其氣不清,則欲瞑,故多臥矣。
其腸胃小,皮膚滑以緩,分肉解利,衛氣之留於陽也久,故少瞑焉。
帝曰:其非常經也,卒然多臥者,何氣使然?
岐伯曰:邪氣留於上焦,上焦閉而不通,已食若飲湯,衛氣留久於陰而不行,故卒然多臥焉。
帝曰:善。
治此諸邪奈何?
岐伯曰:先其臟腑,誅其小過,後調其氣,盛者瀉之,虛者補之,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樂,定乃取之。
●口問篇帝曰:人之欠者,何氣使然?
岐伯曰:衛氣晝日行於陽,夜半則行於陰,陰者主夜,夜者臥。
陽者主上,陰者主下,故陰氣積於下,陽氣未盡,陽引而上,陰引而下,陰陽相引,故數欠。
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
瀉足少陰,補足太陽。
●寒熱病篇曰:陰蹻,陽蹻,陰陽相交,陽入陰,陰出陽,交於目銳眥,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盛則瞑目。
●衛氣行篇曰: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目張則氣上行於頭,夜行於陰,則復合於目,故為一周。
●營衛生會篇曰:夜半為陰隴,夜半後而為陰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矣。
日中為陽隴,日西而陽衰,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
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
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氣使然?
少壯之人不晝瞑者,何氣使然?
岐伯曰:壯者之氣血盛,則肌肉滑,氣道通,營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瞑。
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
●水熱穴論曰:故水病下為胕腫大腹,上為喘呼,不得臥者,標本俱病。
●評熱病論曰: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
正偃則欬甚,上迫肺也。
諸水病者,故不得臥,臥則驚,驚則欬甚也。
●太陰陽明論曰: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
陽受之則入六腑,陰受之則入五臟。
入六腑則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入五臟則滿閉塞,下為飧泄,久為腸澼。
●逆調論曰: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足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
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
<下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
此之謂也。
夫不得臥,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
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腎者水臟,主津液,主臥與喘也。
帝曰:人之不得偃臥者何也?
岐伯曰:肺者,臟之蓋也,肺氣盛則脈大,脈大則不得偃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