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2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岳全書-卷之十四性集雜證謨瘧疾述古共八條】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2 21:51: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景岳全書-卷之十四性集雜證謨瘧疾述古共八條

 

●仲景曰:瘧脈自弦。

 

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寒。

 

●<機要>曰:瘧有中三陽者,有中三陰者,其證各殊也。

 

在太陽經謂之寒瘧,治多汗之;在陽明經謂之熱瘧,治多下之;在少陽經謂之風瘧,治多和之。

 

此三陽受病,謂之暴瘧,發在夏至後,處暑前,乃傷之淺者。

 

在陰經則不分三經,總謂之濕瘧,當從太陰經論之,發在處暑後,冬至前,此乃傷之重者。

 

●古法云:以清脾飲治秋時正瘧,隨證加減,大效。

 

若胃中有伏痰鬱結者,以草果飲,一服可愈。

 

●丹溪曰:邪氣深入陰分,血分,而成久瘧者,必當用升發藥,自臟而出之於腑,然後自表作汗而解。

 

若用下藥,則邪氣愈陷而難出矣。

 

●傅氏曰:瘧係外邪,當以汗解。

 

或汗不得出,鬱而成痰,宜養胃,化痰,發汗,邪氣得出,自然和也。

 

●劉宗厚曰:或問:俗以瘧為脾寒,何也?

 

曰:此亦有理。

 

蓋暑盛極,人以伏陰在內,脾困體倦,腠理開發;或因納涼於水閣木陰,及泉水澡浴,而微寒客於肌肉之間,經所謂遇夏氣淒滄之水寒迫之是也;或勞役飢飽內傷而即病作,故指肌肉屬脾,發則惡寒顫慄,乃謂之脾寒耳。

 

實由風寒暑濕之邪,鬱於腠理,夏時毛竅疏通而不為病,至秋氣收斂之際,表邪不能發越,故往來寒熱,進退不已,病勢如凌虐人之狀,所以名瘧。

 

即如四時傷寒,十二經皆能為病。

 

古方治法,多兼內傷取效,脾胃和而精氣通,則陰陽和解,此實非脾病也。

 

然古人稱瘧不得為脾寒者,正恐人專於溫脾之說,不明造化之源,而失病機氣宜之要故也。

 

●立齋曰:大凡瘧證,皆因先傷於暑,次感於風,客於營衛之間,腠理不密,復遇風寒,閉而不出,舍於腸胃之外,與營衛並行,晝行於陽,夜行於陰,並則病作,離則病止。

 

併於陽則熱,併於陰則寒。

 

淺則日作,深則間日,在氣則早,在血則晏。

 

其病熱多寒少,心煩少睡者,屬心,名曰溫瘧,用柴苓湯。

 

但寒少熱,腰疼足冷者,屬腎,名曰寒瘧,用桂附二陳湯。

 

先寒而後大熱,欬嗽者,屬肺,名曰癉瘧,用參蘇飲。

 

熱長寒短,筋脈揪縮者,屬肝,名曰風瘧,宜小柴胡加烏藥,香附。

 

寒熱相停,嘔吐痰沫者,屬脾,名曰食瘧,宜清脾飲。

 

若中氣虛而間日發者,用補中益氣湯。

 

若寒熱大作,不論先後,此太陽陽明合病。

 

寒熱作則必,經曰:熱勝則動也。

 

發熱則必汗泄。

 

又曰:汗出不愈,知內熱也。

 

●又曰:凡日久虛瘧,寒熱不多,或無寒而微熱者,若內因胃氣虛,用四君加升麻,當歸。

 

若脾血虛,用四君加川芎,當歸。

 

若中氣下陷,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

 

●大凡久瘧,多屬元氣虛寒,蓋氣虛則寒,血虛則熱,胃虛則惡寒,脾虛則發熱,陰火下流,則寒熱交作。

 

或吐涎不食,顫慄泄瀉,手足逆冷,皆脾胃虛弱,但補益中氣,則諸證悉愈。

 

凡人久瘧,諸藥不效,以補中益氣湯內加半夏,用人參一兩,煨薑五錢,此不截之截也,一服即愈。

 

若病久者,須大補元氣為主,蓋養正邪自除也。

 

●徐東皋曰:瘧疾多因風寒暑濕而得之,乃天之邪氣所傷,當以汗解。

 

故仲景,河間悉用發表之藥,但以寒熱多少,分經絡而治。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18:56 , Processed in 0.14062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