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9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醫統大全 幼幼匯集(中) 脾胃門(第一)2527】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8 09:36: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醫統大全 幼幼匯集(中) 脾胃門(第一)2527

 

 

蓋小兒臟腑怯弱,乳食過度則傷脾胃,貴乎調理得中,無有太過不及。

 

否則脾胃受傷,面恍無色,口中涼氣,不思乳食,嘔吐肌瘦,虛弱,腹中作痛,則當補脾益胃。

 

凡人以胃氣為本,惟治病亦然。

 

胃氣有虛有實,虛則有嘔吐不食之証,實則有痞滿內熱之証。

 

虛者益之,實者瀉之,欲得其平則可矣。

 

平胃散、觀音散、益黃散之劑皆壯胃之要藥,可對証而調治之。

 

關脈弦數為食積,溫熱傷脾;沉微者為冷,不思飲食。

 

未滿三歲,看虎口脈紋。

 

脾胃虛寒或腹痛不食,理中湯主之;有傷食腹脹而或痛,以消食丸導之;有熱者,仁齋保和丸之屬。

 

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不思乳食,心腹疼痛,口苦無味,嘔噦惡心,噫氣吐酸,面色痿黃,體弱肌瘦,肚腹泄瀉,並服之。

 

濃朴(去皮,薑炒) 陳皮(去白,各三兩) 蒼朮(五兩,浸二日) 甘草(一兩,炙)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二片、棗二枚,水煎。

 

空心,入鹽少許調服。

 

常服,快氣暖胃,化宿食,消痰。

 

快膈消食丸寬中快膈,消乳食,正顏色。

 

砂仁 橘紅 三棱(煨) 莪朮 神曲(炒) 麥 (炒,各半兩) 香附子(一兩,炒) 上為末,麵糊丸,綠豆大,食後紫蘇湯下二十丸。

 

溫脾湯 治脾胃不和,腹脅虛脹,不進乳食,困倦無力。

 

訶子(炮) 人參(七錢半) 木香 桔梗(各半兩) 茯苓 藿香(洗) 陳皮 黃甘草(各二錢半) 白朮(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棗煎。

 

四君子湯調理脾胃,進乳食,止泄瀉。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二錢,薑、棗煎,加陳皮、半夏名六君子湯。

 

和中湯 治小兒脾胃不和,嘔逆惡心,冷熱不調,減食泄瀉,腹痛腸鳴,少力嗜臥。

 

濃朴 白朮 乾薑 甘草(各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薑二片,水八分煎,乳食前溫服。

 

(仁齋)保和丸 治小兒食傷發熱,欲成疳証。

 

常服,益脾胃,食則不傷。

 

白朮(五兩) 茯苓 半夏(製) 山楂 神曲(炒,各三兩) 陳皮 連翹 蘿蔔子(各二兩)蒼朮(製) 枳實(炒) 香附子(製) 濃朴(製)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各一兩) 上為細末,薑汁打麵糊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五十丸,漸加至七、八十丸,食後茶湯下。

 

加減觀音散調理脾胃,常服,正顏色,消飲食。

 

白朮(炒) 人參 扁豆(炒) 茯苓 麥芽(炒) 黃耆(炙) 甘草 山藥 神曲(炒)香附子(炒) 上為末,每服一錢,空心米飲下。

 

調中散 治脾胃不和。

 

人參 茯苓 木香 白朮 甘草(炙) 乾薑(煨) 藿香(洗) 香附子 砂仁 丁香(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薑、棗湯下。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30 14:58 , Processed in 0.20311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