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8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醫統大全 幼幼匯集(上) 中暑候第二十四2523】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8 09:34: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醫統大全 幼幼匯集(上) 中暑候第二十四2523

 

 

小兒伏中暑証,發熱汗出引飲,或吐瀉霍亂,腹痛,又有脈虛手足微寒,發渴口熱者,又有煩熱而嘔吐利不食,至成搐搦如驚狀似傷寒者,不可便作驚病及傷寒用藥,只可與五苓散、六和半夏湯消息之,萬無一失。

 

有偏寒偏熱者,以意用藥,甚不可執一也。

 

用辰砂五苓散(治小兒伏暑,吐瀉作渴,心神恍惚,即五苓加添辰砂。)

 

六和半夏湯(治小兒中暑。霍亂吐瀉,煩渴痰嗽。二方並見大人暑瀉。)

 

巢氏曰︰濕者水氣也。

 

《活人書》云︰風雨襲虛,山澤蒸氣,豈止大人中濕,小兒亦有受濕者。

 

緣小兒入夏以來,脾胃虛弱,腠理開疏,或因連日陰雨,或地上蒸濕,小兒坐臥於上,便受熱氣。

 

脈見沉緩,身體煩痛,發熱惡寒,或多汗惡風,精神昏悶,或小便不利,大便溏瀉。

 

若久不愈,則手足垂,入臟則喑啞不言。

 

治法大要疏利小水,其濕自除,不可發汗及峻攻之。

 

參苓散 治小兒受濕身痛面浮,發熱惡風,多汗作嘔,小便不利。

 

人參 白朮 豬苓 澤瀉 乾薑(炮,各二錢) 赤茯苓 木通(各二錢) 上咀,入燈心十莖,車前子一撮,水煎,食前服。

 

除濕湯 治小兒寒濕所傷,手足軟弱,吐瀉,不能抬舉疼痛。

 

人參 白朮 蒼朮 茯苓 半夏 濃朴(薑炒) 陳皮 藿香 大腹皮(洗)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水煎,不拘時服。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30 05:38 , Processed in 0.22557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