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3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行動清單篇之做一次志願者】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3 20:08: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行動清單篇之做一次志願者

 

大學畢業的時候,有一位同學選擇了去青海"支教"一年,一年後可以回來本校念研究生。

 

在那個遙遠西部的極其偏僻的希望小學,風景卻是格外地美;還有十幾個孩子明亮的眼睛,他們專注、渴求的眼神是城裡的孩子所沒有的,看了讓人感動。

 

沒有別的交通工具,每天早晨,這位同學就騎著馬去上課;晚上又披著星光,騎著馬回到住地。

 

這樣的經歷是他一生都難以忘懷的。

 

張藝謀電影《我的父親母親》裡邊也有一個讓人印象特別深刻的鏡頭:年輕的"我父親"到鄉下去當老師,他剃著特別有精神的短頭髮,耳朵上面兩邊有點發青,那大概是20世紀50年代。

 

下午下課後,太陽還很好,他送幾個路遠的孩子回家去。

 

一行人走在金黃的麥田裡,迎著陽光,唱著歌,臉上在笑,一切顯得那麼地有希望、那麼美好。

 

35歲以前,我們應當力所能及地去做一次志願者,做一件幫助別人或者為了公益的事情。

 

趁我們還年輕的時候去做,因為我們還保留著天真,充滿了熱情。

 

舉手之勞
起意也許是偶然的。

 

春風拂暖的一天,你走在街頭,看見醫院的流動采血車停在那裡,年輕的帶著笑容的護士小姐們在宣傳獻血。

 

於是你就走過去,擼起袖子來,獻了一次血。

 

在你年輕時,獻血這點輸出很容易恢復過來,多喝幾杯牛奶、多吃雞蛋,外加休息幾天,你就復原了。

 

另外獻血也可以啟動你體內的造血系統,使它們活躍起來。

 

甚至有說法說,年輕而精力過剩的男子獻一點血,反而對自己身體有益處。

 

自己一點舉手之勞的付出,也許就會在關鍵的時候挽救另一個人的生命,挽救一個家庭的幸福。

 

上海市已經在最近幾年開始實施一項針對兒童的保險計畫。

 

每年只用交10元錢的保險費,就可以在一旦孩子生了大病的時候獲得高額的醫藥補助金。

 

以免出現一個病童,高達幾十萬的治療費用使得低收入家庭望爾興歎,無錢醫治,或者父母四處舉債給孩子治病從而拖跨了一個家庭的事情。

 

無疑的,只要是有小孩的家庭都願意參加這個保險計畫。

 

父母們當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會得病;自己家即使永遠不會用上,但是每年付出微不足道的少許金錢,也算是累積了公共基金,可以説明到那些有需要的家庭。

 

一位老醫生讚揚這是"拔一毛而利天下"的事情,"何樂而不為?"
現代中國人越來越富裕起來,己有餘力的時候很多人開始偶爾停下匆忙的腳步,關心起需要幫助的其他人和公共事業來。

 

這會讓社會的整體"軟"環境更加好起來。

 

我們總是懷著美好的願望。

 

內蒙古遭災的時候捐了兩件棉衣,覺得它們幾天後應該會披在某個與自己個頭兒相仿的蒙族少女身上,給她帶去一段溫暖的時光。

 

看見宣傳希望小學計畫的報紙專版上有失學兒童的名單,按著地址寄了幾百元錢過去,希望那個孩子真的能因此得到多一年的學習時間。

 

念大學的時候,偶然看《中國青年報》報導新一屆進入著名大學的貧困學生的故事,赫然發現其中居然有自己的同班同學。

 

世界上的好心人真的很多。

 

自從報導出來以後,這個同學大學四年直到畢業,還一直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給他寄來的匯款。

 

日行一善的事情俯首可拾。

 

看到了、想到了就可以去做。

 

事情之微小,也許你轉頭自己都忘記了,卻能在別人人生某個關鍵的時刻改變了他的生活。

 

另類假期
最近在飯桌上聽見一位元記者說她打算過兩年就去最窮的地方做老師,教孩子們認識外面的世界。

 

據說她在出去採訪的時候,曾經跟山西一位縣長表露了這個意思,對方十分歡迎,連連說如果她真的決定了的時候可以找他,他給幫忙安排。

 

但是她說每一次只打算去半年,然後半年回到自己喜歡的城市,否則就怕自己會真的跟當地人一樣了。

 

的確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跟幾十年前一樣,一聲號召他們就從中國最大的城市下到最偏遠的山村去,然後在那兒"紮根"一輩子。

 

要讓一個人做出這樣的決定畢竟是有許多現實的阻礙。

 

只要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付出這樣的半年、一年,或者若干個"半年"就已經很好。

 

如果你感覺命運對你還算不錯;或者你的近期目標已經完成時,我知道那位元記者說"過兩年打算去"是什麼意思,因為那時候她已經把房子、車子弄得妥當了,那麼你可以加入到志願者的行列裡來。

 

幾個月或者一年,在另一種勞碌中,體會到心靈的單純與充實。

 

這樣的經歷可以給予你享用多年的心靈安慰。

 

微軟公司一名分公司的經理辭了職,跑到尼泊爾去當"送書郎"。

 

用犛牛馱著書本,走山路去最偏僻的山村給村民送書看。

 

39歲的約翰•伍德,原為微軟公司華盛頓分公司的CEO(首席執行官),年薪35萬美元。

 

伍德很早就推動開展了一項"南亞文化事業",無償地為南亞貧困地區的人送去書籍。

 

當他親自去尼泊爾考察了一番後,被少數農村閉塞的交通和超高的文盲率所震驚,從而決定加大救助力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改善當地人的精神生活中去。

 

1999年,伍德正式從微軟辭職,開始了這項艱巨的工作。

 

伍德對記者說:"尼泊爾有些鄉村的學校圖書館裡空空如也,孩子們無從瞭解外界。

 

如果這種狀況不改變,就算網路能將全球的大城市連接起來,人類也無法實現'地球村'的夢想。

 

"於是,他號召親朋好友一起募集書籍,送到他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父親家的車庫裡,然後再統一打包運往尼泊爾。

 

這一想法得到了極大回應,人們紛紛將書送來,以至於他父親的車被"擠出了車庫門"。

 

常常還看見報導說一些"老外"到中國最偏遠的小鎮上辦學校,免費讓當地的孩子入學。

 

香港的大學生組織每年暑假都組團到貴州農村去,他們捐錢,同時也是讓這些在富裕社會長大的青少年深受觸動。

 

就像馮小剛電影《大碗》裡的臺詞所問的:如果你有錢,你是願意捐給非洲饑民還是中國的大熊貓,你是願意捐給人還是捐給動物?同理,如果你有精力和才華,你是願意幫助身處困境的人還是動物?少年們是早晨七八點鐘的太陽,很多人都願意奉獻貧窮地區的教育事業。

 

也有人說自己的最大願望就是去非洲草原阻止動物偷獵者。

 

人各有志。

 

對志願者來說,一次奉獻行為好像一場有意義的假期。

 

不可否認,他們自身也從中得到了很多精神的滿足。

 

在安頓好自己的生活之後,比較輕鬆地去幫助別人,這當然是無可厚非的。

 

首先要讓自己有能力,使自己不需要別人"救助"。

 

畢竟目的是使更多人過上好生活,而不是徒然又增加一名身處慘澹境地的人口。

 

定期"維生素"
常常聽見有人說自己的理想是將來從事慈善事業。

 

於是聽的人常常譏笑這想法太天真,又或者鄙夷這不過是富家太太小姐們打發無聊生活的噱頭。

 

但是無論怎樣,人總是應該常懷慈悲之心。

 

無論是定期獻血、捐款或是探訪敬老院,都是一種美德。

 

從中得到的體驗,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或者可以助養孤殘兒童一名,直到孩子找到合適的養父母家庭;定期寄錢和勵志信件幾封,幫助一個貧困少年能念到大學,這些就是一個山村少年生活中的明燈。

 

在交通廣播裡聽到一些普通的市民,有的是"的姐"、有的是老師……每週定期兩次去孤兒院陪伴那些孩子。

 

除了物質説明,孤兒們也非常需要關懷,只需要有人緊緊地抱著他們,輕輕愛撫他們,這就足夠他們感覺更幸福。

 

還有一些家庭,每年春天雷打不動的家庭活動是去植樹。

 

從父母結婚的那一天種下一棵紀念樹開始,年年如此,直到孩子出生、成長,為環境效力的同時留下了有意義的家庭紀念。

 

還應該開始檢點自己的環保自律性。

 

例如改造家中的用水循環系統,節省每一滴清潔的水。

 

如果到老了再覺悟,恐怕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償還從大自然中消耗的、掠走的財富。

 

想想我們念大學的時候,每年的暑假都興高采烈地打著(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的大旗去各個地方參加志願活動。

 

這有點幼稚和喜劇色彩吧。

 

不過年輕的熱情和勇氣讓人懷念。


選自軟件《中華五千年詩詞文庫軟件V9.50》中《勵志庫》之《35前要做的33件事》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0:28 , Processed in 0.09570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