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豐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易經証釋】

 關閉 [複製鏈接]
981#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34:0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復卦-釋爻辭-67


以一陽之剛。


伏而自守。


養其元氣。


深藏宥密。


以成不息不已之德。


此脩身之至也。


當剝之餘。


陽微善熄。


人失其性。


逞于物欲。


心昧其知。


亂于好惡。


故身不保。


天下隨之以傾。


今復乃逐一自返。


以正于天性。


保諸乾元。


則知至而物格。


意誠而心正。


內持于道。


外育其德。


此身脩而家國天下同泰之徵也。


故初九一爻。


為救亡圖存之道。


撥亂反正之功。


大經大法。


皆基于是。


又不獨為一人善其身已也。


言內行。


則聖人之德。


言外功。


則王者之道。


事必有本。


行必有先。


復之初九。


本也先也。


篤行之士。


當細繹爻象。


弘推辭義。


而深造之耳。


六二。


休復。


吉。


宣聖講義此復六二爻辭也。


六二居內卦正位。


重陰而近初九。


陰樂就陽。


情喜就下。


此爻辭稱為休復也。


休者寬舒安息之意。


書曰休休其有容。


蓋心中樂易。


而能寬容其下也。


休猶息也。


非動非靜。


無作無為。


是在動中靜。


作中息耳。


六二雖重陰。


以得正位而近陽。


心有慕而跡不彰。


意有為而身未動。


故曰休復。


以其不反于陽也。


凡復六爻。


皆不與陽逆。


故皆稱復。


謂其克成復之道也。


休復雖動作未顯。


而情志甚殷。


以坤厚載之誠。


慕乾行健之德。


合而為震。


動而不躁。


行而時息。


此六二之象。


合坤震六二之道。


而見其用也。


人之休者。


非惡于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2#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34:3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復卦-釋爻辭-68


且將以助其動。


非止其行也。


且將以成其行。


譬之勞者。


因疲而休。


以養其力。


非貪逸也。


將以竟其勞。


故曰休息。


乃暫憩之意。


息與消反。


則休與止亦殊。


明乎此。


方能解休之不害復也。


休不害復。


且將促其成。


是以占吉。


為其不以重陰困一陽。


不以正位遠其下。


其德足稱。


其道可大。


雖次于初九。


而能仍以吉占也。


象曰。


休復之吉。


以下仁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仁古通人。


此仁字與中庸脩道以仁仁字一義。


仁人也。


而不用人字。


頗有深意。


言人道在仁。


不仁之人非人也。


謂之匪人。


仁而後能稱人。


克己復禮。


而後能仁。


世以人體不全為不仁。


此以人道全為仁。


其義正同。


爻辭用仁字。


足見重在人道無虧之人。


在聖人視之。


等是人也。


故亦作人字講。


復六二之下為初九。


實復之本體。


即人道之所存。


仁無不生。


陽者生之本。


故生之本為仁。


如果實之仁是也。


果實之生。


賴有其仁。


人之生。


賴有其性。


性即仁也。


生即仁也。


而在天為陽。


陽亦仁也。


或謂之元。


由其質言為元。


由其用言為仁。


其實一也。


而仁必存于中。


發于外。


亦猶果實之仁耳。


復初九一陽在下。


乃以仁稱。


六二之吉。


以下有仁。


生機不絕。


一也。


六二雖休。


而善養陽。


以下近仁。


二也。


六二居正位。


不自驕逸。


而能下仁。


三也。


此釋辭明指其故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3#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35:0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復卦-釋爻辭-69


若推諸人事。


則凡居正位。


不自滿。


而能下求賢士。


以引與同升。


則雖已暗懦優游。


仍不失其位。


此所以為吉也。


占者得此。


當細繹下仁之義焉。


六三。


頻復。


厲。


無咎。


宣聖講義此復六三爻辭也。


六三居中。


為人爻。


陰行陽位。


坤加乾次。


陰以從陽。


而陽自餒。


剛不勝柔。


而柔自遜。


兩者相將。


以成其復。


是不可久也。


然頻復有數義。


疑慮未除。


彊而相就。


其跡若數。


其志轉徐。


是曰頻。


頻猶數也。


數斯疏矣。


一也。


三爻居中。


與上為鄰。


六四六五。


相比相親。


其德不捨。


而欲進未能。


是曰頻。


頻即瀕也。


瀕近而已矣。


二也。


六三上應上六。


位殊而道同。


時異而情類。


因陽之志在復。


而比朋莫協。


坤震異趣。


往來不常。


是曰頻。


頻猶反復也。


反復則進緩而行艱。


三也。


有此三義。


故頻復者。


非可求急也。


欲罷不能。


則有待于厲。


厲字與乾九三夕惕若厲同義。


以心存憂疑。


而事不可止。


勢多艱阻。


而道有可為。


唯有奮勵圖功。


砥礪求進。


是必盡其內外之力。


以期協于遠近之情。


故重在厲。


好在六三因初九之助。


得乾三爻之氣。


有乘時自厲之道。


而不使復之功。


輟于中途。


雖往來頻頻。


仍不退避敗其事者。


實由厲以致之也。


凡人之厲。


必為當前困難。


而志意堅定。


發奮勉力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4#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35:1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復卦-釋爻辭-70


故六三以厲而占無咎。


言其善自勉耳。


或曰厲危也。


害也。


其義亦通。


蓋有危害。


而後奮厲。


及勉自砥礪也。


人無外患。


多忽于覆亡之禍。


無遠慮。


多安于淫佚之樂。


此情之所趨。


為復道所最禁戒者。


故一厲字。


實含有至深切之義焉。


讀者當參乾九三爻辭之旨。


而細味之也。


象曰。


頻復之厲。


義無咎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


明其無咎由于厲也。


舊注多以厲為害。


不知厲由自惕。


易之稱厲。


自乾九三爻始。


夕惕若厲。


即明示乾惕乃能厲耳。


復之六三。


以坤承乾。


故亦寓惕厲之戒。


蓋頻復。


非果復也。


必待自厲。


而志于復。


始成其德。


且三爻人道所寄。


人以勝天。


必以德為本。


不厲何由成德。


此無咎之占。


實由人力致之。


不過天已予人自厲之機。


人苟不自暴棄。


未有不能免咎者。


故義無咎也。


可見天人之合。


非僅天命之恃。


居易俟命。


必有所為。


非坐待之也。


居易固有數義。


而守易道。


循易教。


亦義中事。


聖人以爻為效。


效即教之所存。


辭雖簡略。


實包精義。


讀者宜深求之。


六四。


中行獨復。


宣聖講義此復六四爻辭也。


復以震出坤。


六四為坤之始爻。


與震六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5#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35:3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復卦-釋爻辭-71


同為中爻。


以卦言。


屬坤土。


土為中央。


陽在地中行。


故曰中行。


以爻言為中爻。


從下上行。


故曰中行。


而中行二字。


更有微義。


中行猶中道也。


中庸曰。


從容中道。


聖人也。


與此中行義近。


蓋復以雷在地中。


陽行陰裏。


外柔內剛。


體陽用陰。


表順而內固。


形靜而中貞。


其行合于道。


故有中行之稱。


而在六四者。


則以本爻上下相接。


內外之交。


由裏達表。


由體推用。


道之所見。


德之所明。


恰當此爻也。


夫成德者。


必有美譽。


至道者。


必有大用。


內誠者形于外。


中充者發于表。


此不求自至。


不思自成者也。


故蘊玉于山。


其外生華。


藏聖于野。


其人有禮。


君子不求知。


而天下慕之。


豪士不求顯。


而舉世仰之。


何哉。


道德之自行也。


六四當震以交坤。


陽伏行陰。


其道自遠。


其用自明。


乃比之中道之聖。


而稱為中行也。


獨復者。


獨字與中庸從容二字相類。


言中行者。


不求于外。


自貞者。


不求于物。


自固者。


不求于人。


獨往獨來。


而無慊也。


故曰獨。


蓋六四居五陰之中。


不與四爻比。


以陰從偶。


而中獨奇。


如人踽踽涼涼。


逕行其志之象。


而陽藏在裏。


不違其復乾之心。


是以獨復稱。


然非謂獨善也。


以德之至。


不易有朋。


非謂獨樂也。


以道之大。


不易有類。


上下皆其侶也。


而獨出其眾。


遠近皆其助也。


而獨拔其萃。


此由六四之道。


能挈群眾。


超一切也。


象曰。


中行獨復。


以從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6#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36:0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復卦-釋爻辭-72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中行為道之大用。


獨復為道之大本。


二者皆歸于道。


故曰從道。


而中行獨復云者。


尚有最要之義。


不獨從道而已。


實為成道之原。


蓋執中用中。


即中行也。


慎獨克己。


即獨復也。


無論內功外行。


莫不以此為基。


復固道也。


而致之。


則在此四字。


大學止至善。


中庸誠明。


皆由此致之。


以卦爻言。


復以震出坤。


將以志于乾也。


六四丁出坤之際。


為至乾之始。


猶佛言見性。


必自止觀始也。


六四以陽入陰。


以動向靜。


震之剛。


而納于坤之順。


雷之威。


而蘊于地之厚。


其內之充實可知。


則發為外之光輝。


亦可想。


六四掌握是機。


涵育是道。


其行之至。


實已為德之玄者。


吾人脩身。


要以此為模楷。


則物不能誘。


心無所欲。


道至德凝之期也。


爻辭不著吉凶者。


道行而超于數也。


道自陰陽。


陰陽自太極。


充復之用。


可由乾以返太極。


此所以名為獨復也。


既返太極。


陰陽同泯。


故數為獨。


而超乎吉凶矣。


從字有溯洄從之之意。


六四由坤返而從乾。


由乾返而從太極也。


此義最精。


當細玩味之。


六五。


敦復。


無悔。


宣聖講義此復六五爻辭也。


復卦有異各卦者。


各卦以上下中位為正。


五爻為尊。


而復則以三四中爻為重。


二五兩爻次之。


蓋重在以中行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7#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36:2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復卦-釋爻辭-73


中行出于天。


見于人。


故屬中爻。


明其以人合天。


為復之所貴也。


六五雖居尊位。


而為陰加于陽。


卦屬坤。


即坤六五之象。


以下與震六二對。


其德有殊于坤。


而坤為大母。


震不忍勝之。


是以六五仍多得坤用。


坤厚載物。


敦者厚也。


坤體為土。


敦者土也。


陽在內。


而陰育之。


故曰敦復。


由其義言。


厚德廣育。


土性宜生。


六五雖在上位。


志卻就下也。


仁厚之念。


好生之心。


天所予也。


坤能順承之。


雖陰而不為害。


柔而不為損。


此敦復之所以無悔也。


外卦多悔。


以自用也。


今六五返求諸內。


故免于悔。


君子克己復禮之道也。


坤雖純陰。


而為眾生之母。


則其德之厚也。


情之篤也。


厚則利生。


篤則貞守。


利與貞備。


是以無悔。


蓋不外慕。


而事于中。


足以推中行之道。


而發為大生之功也。


且敦者。


厚重不易改變之德行也。


專一不為他求之志念也。


其貞尤著。


是以女子之節。


行丈夫之事。


而能善其終始也。


復為陽復。


得坤以育之。


至六五。


其德厚矣。


其情至矣。


此無悔者。


不獨震之遂其生。


而坤亦克達其用矣。


乾道本賴坤成。


故坤之所求。


皆乾之所志。


陰以育陽。


正如母之養子。


尚何悔乎。


象曰。


敦復無悔。


中以自考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考者自審其所成也。


以六五雖本廣厚之德。


生成之心。


其志已堅。


其行已果。


則必有成可考。


有功可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8#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37:1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復卦-釋爻辭-74


而六五志在內。


不求諸外。


故曰中以自考。


言雖有功。


不求人知。


有成。


不求名達也。


夫六五陽在內。


復道在中。


心之所存。


情之所寄。


皆在于育其陽。


以紹乎乾。


是以念念不忘。


克己復禮。


去私保性。


以成其敦復之功。


遂其來復之道。


此中心所藏。


時時返省。


而日引其所至也。


譬諸苦行篤脩之士。


唯恐私欲之張。


德性之失。


省察不輟。


期待至勤。


則其德必日昭。


道必日大。


此敦復無悔。


由其志以致其功也。


考而曰自。


乃自脩成行之本。


若待諸外。


將為名誤。


而損其身矣。


人雖不聞。


我無?也。


功成有期。


我無厭也。


自信既篤。


自省既嚴。


則敦復無悔之道也。


實即返求于己耳。


考作考察講。


而坤之志。


欲成乾之道。


坤母。


乾父。


震男。


坤之意。


實將成震返乾之功。


亦即成子繼考之業。


[考字之義。


已詳蠱卦。


]惓惓不捨。


日望其成。


此六五之于復。


在諸陰爻之上矣。


諸爻皆願育陽。


而六五為之主。


故以敦復稱。


明其所厚者至矣。


上六。


迷復。


凶有災眚。


用行師。


終有大敗。


以其國君凶。


至于十年不克征。


宣聖講義此復上六爻辭。


及其吉凶也。


物窮則變。


數極則反。


理之常也。


復卦皆亨。


至上六其用已極。


與前五爻大異。


又上六坤道之盡。


陰不克以育陽。


而其德相違。


剛柔不相協。


而其位已孤。


故兩相爭。


而有災眚之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9#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37:4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復卦-釋爻辭-75


坤卦辭。


先迷後得。


以能順承也。


今上六不復承順。


遂迷而弗得。


迷者。


失路也。


窮無可往。


有失路之象。


而陽不得養。


雖志于乾。


而所距尚遙。


故曰迷復。


震動于下。


而重陰以困之。


剛長于中。


而優柔以悖之。


是以占凶。


然上六。


其勢已極。


其時已迫。


天不相佑。


則地道無成。


下不相輔。


則上位莫保。


雖不免于行師。


以爭其勢。


而終有大敗。


危其國君。


此明上下不和。


內外不協之害也。


所損既大。


興復綦難。


曰十年不克征。


明其災眚之至。


禍敗之餘。


民力已窮。


生息不易也。


時勢所迫。


天人相違。


處于必爭。


而用行師。


因于失助。


而致大敗。


天災人禍。


乃危其國君。


傷其元氣。


此上六之占。


反乎亨之道也。


六五之敦。


敦得亨之用。


上六則與之反。


故吉凶大殊。


聖人垂教。


其意深矣。


且復卦為天地生機所見。


人事德業所著。


傳曰復德之本也。


又曰復以自知。


可知復之為道。


關係治亂興亡者甚大。


非他卦可擬者也。


五陰一陽。


陽在下者。


有師與謙。


皆與復相類。


唯爻位不同。


德略異耳。


在師卦象。


以陽德主內中位。


其用可大。


故有丈人之稱。


在謙卦象。


陽上中爻。


持人道。


而合乎陽三陰四之例。


其德足稱。


故有君子之目。


而復則以一陽居下。


作生之始。


明道之原。


其氣內潛。


其志悠遠。


故與仁人之德業同象。


然三卦。


皆以坤在上。


厚載能藏。


博大能任。


道通天地。


物協陰陽。


用濟剛柔。


此三卦之占。


有相類也。


復之上六。


以位高數窮。


反而為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0#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38:1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復卦-釋爻辭-76


正當坤之先迷。


而不克于震之躁動。


由互卦上反為初。


則成師卦。


故有行師之占。


而師行無濟。


躁進而迷途。


其終乃大敗。


以道窮位危。


天心不協。


災眚見于內。


兵禍遭于外。


則莫非上尸其咎也。


故曰以其國君凶。


國君政之主也。


所居非位。


所行非時。


所為非道。


而下不為共協之助。


外無有禮讓之朋。


坤用已窮。


師行而不能以謙自處。


災害並至。


野見玄黃之血。


上下相違。


民無休養之時。


浸至十年不克征。


其凶方可懼矣。


天時不予。


人事當內省。


下位不和。


在上當自責。


此君子趨避有道。


而在仁者克己之餘。


尤宜以求諸己為亟。


易教示象。


先述其害。


而警之以求免。


故于上六明著災敗。


再以凶言。


可見其用意之深切也。


當此者。


尚其慎思而熟籌之耳。


象曰。


迷復之凶。


反君道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上六之凶。


非謂一切。


而專指在上者。


為其反乎君道也。


蓋上六。


有位而不得其時。


當尊而不善其事。


有如乾上九亢龍之象。


且以陰居上位。


優柔躁亂。


迷惘嗔恨。


既不能令。


又不受命。


有君之位。


而無其德。


居上之崇。


而不能下。


故曰反君道也。


陰窮變陽。


柔盡變剛。


自失其所長。


而冀幸于不測。


是以有迷復之喻也。


復全卦大用。


實以陰能育陽。


柔能助剛。


使陽得日長。


剛得日伸。


以達成乾之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1#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38:3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復卦-釋爻辭-77


以佐生息之功。


此復為天地道之所存。


人物生之所託也。


今上六乃反是義。


陰希變陽。


則不復育陽。


柔貪變剛。


則不復助剛。


原處相成之地。


反為相害之時。


此與前五爻吉凶各殊矣。


上六與六五近。


而陰陽兩乖。


與六三應。


而上下兩失。


此所以名反也。


且求而未得。


貪而未至。


徒營營于事物之勞。


役役于爭訟之累。


有同迷夢惝怳。


不克自知。


而乖德本。


此所以獨凶也。


復道已違。


克己不終。


則為害者。


不外于妄念之誘惑。


妄與復逆。


復之窮。


則妄心生。


故周易于復之後。


繼以無妄也。


此意至深。


學者應細思之。


蓋能無妄。


則仍復矣。


克己復禮之謂也。


妄之所生。


何非一己所致。


既克己。


自無妄。


無妄自復。


上下卦原一義。


後人多未省耳。


宗主附注復卦前五爻皆吉。


唯上六凶。


以道窮也。


然上六之凶。


非復之過。


復始終以達乾為志。


以成泰為功。


則由復而臨而泰。


其陽日長。


其道愈亨。


何至有上六之凶哉。


而爻辭以凶占者。


非謂復也。


謂用復之人也。


吉凶發于事。


見于人。


人事不得順天。


而所行違道。


則吉凶相反。


蓋以位上下辨之也。


復之亨。


利于下。


凶于上。


安于內。


危于外。


陽雖長。


而不出地上。


乃能成其用。


一旦失藏。


必遭毀敗。


其氣早洩。


其德不完。


則凶危之至。


不待卜已見。


故處上六之位。


最易迷惘之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2#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38:5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無妄卦-總釋象例-78


無厚載之可保。


有野戰之可憂。


則其自全之道。


不復如前五爻之固。


而其自奮之氣。


有類于剝之情。


蓋悻悻不甘降辱。


而茫茫無所依歸。


此迷復之凶。


實由時位之所致也。


學者宜詳察之。


無妄卦震下乾上宣聖講義無妄繼復卦之後。


為周易之序。


其意義最重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3#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39:09 | 只看該作者

[b][size=5]【[color=red]易經證釋●上經以乾坤為首。


各卦多隨乾坤變易分合而來。


而坎離緯之。


最明者。


如泰否仍為乾坤交。


而同人大有師比之屬。


則為乾坤坎離交。


爻象可以見到者也。


且所交多成往來卦。


有由一分二之象。


唯復與無妄則異是。


以非往來也。


復與剝。


無妄與大畜。


則為往來。


今舉復與無妄言者。


正以其非往來。


而其重要有同往來卦也。


蓋復上坤下震。


而無妄上乾下震。


下同而上為對也。


同者為類。


對者為偶或仇。


一則為坤母與長男。


一則為乾父與長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4#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39:2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無妄卦-總釋象例-79


陰陽既殊。


德用自異。


所要在其交替遞嬗之際。


遷變剛柔之交。


而自有其不易之數也。


由剝而復。


為反。


剛上反下。


其來有自。


由復而無妄。


為變。


重陰變陽。


其進有機。


自者在坤。


以坤能納艮而育震也。


機者在震。


以震能化坤而成乾也。


震以坤交乾。


而育其陽。


是震之志。


在紹父之德。


成乾之道。


故曰主器莫若長子。


今無妄竟能由坤而化乾。


是震之道得申。


而乾之業可大也。


揆諸卦數。


復一陽也。


無妄則為四陽。


復之陽在下。


無妄則上下應。


而陰在中。


即由爻象可見陽之長且大矣。


然復本如母之愛子。


而嬰孩克俾生長。


無妄則如父之教子。


而少小克致成立。


其德有先後之異。


其義有始終之殊。


皆為親親之道所寄也。


父母之恩施不同。


子弟之受益則一。


故復與無妄。


其用有相得益彰之勢。


其情有相助為理之功。


非如他卦之無大關切也。


無妄非復不得達其用。


復非無妄不得滿其志。


而二卦又同氣而異行。


合力而分用。


其相倚之甚。


相需之殷。


實有別于他卦之非往來者矣。


傳曰復則不妄。


可見無妄由復得來。


而天地之大。


萬物之眾。


溯源探本。


不外于一。


復之一陽。


能推為天下之無妄。


在理謂之天道。


在事謂之人心。


天道本虛。


人心可質。


物呈于前。


而情欲不生。


數變于外。


而性命不易。


此無妄之自有真也。


故外卦坤化為乾。


而內卦不變。


震動而不為躁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5#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39:4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無妄卦-總釋象例-80


故二陰在其上。


乾剛而不欲自高。


故一陽居于下。


高明者天道。


止動者人事。


自初爻至四爻。


互一艮一震。


一止一動也。


艮止于中。


震動于下。


以成其體。


巽則能順。


乾則能健。


自三爻至上爻。


互乾與巽。


一健一順也。


乾健于外。


巽順于中。


以成其用。


體用均善。


天人相應。


行而高明。


則巽以乾大。


動而止定。


則震以艮安。


內安外大。


人心之所存守也。


人事之所光大也。


故曰無妄。


言其真誠而無欺飾也。


以震為雷。


而行于天。


天道下濟。


地道上升。


震者陽德之見也。


而發于陰。


天者生氣之本也。


而蓄于下。


雖陰陽不均。


而剛柔得其濟也。


陰居內正位。


陽居外正位。


上下相配。


而不失其中守。


位當則安。


守固則達。


安而達者。


用之全也。


此卦象之善也。


從乎近者。


不施于遠。


順乎大者。


不吝于細。


道之所以貴中也。


德之所以貴久也。


無妄以雷行天下。


應時而興。


剛加柔用。


適物之生。


不假作為。


而功自成。


不存貪忮。


而德自明。


乃比于乾。


而元亨利貞。


此以復之充實而有光輝者也。


而能造乎大化。


以通于聖神。


夫由用推之。


足達無盡。


由體求之。


則歸于至正。


不偏則無害。


而天下同利。


不畫則無量。


而萬物同亨。


內有其德以為貞。


外有其道以為元。


此四德俱全。


而卦名之稱無妄也。


無妄即無為之意。


不妄作為。


純乎自然。


天不自大。


地不自厚。


物與俱生。


人與同載。


是德不可極。


則可久大也。


在復貴反。


無妄貴誠。


反身而誠。


行之至也。


故曰。


無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6#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39:5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無妄卦-釋彖-81


由復致之。


以其先克己也。


大學誠意。


先毋自欺。


此無妄之義。


而為明德止善之本也。


一切皆真。


尚何妄哉。


無妄。


元亨利貞。


其匪正有眚。


不利有攸往。


宣聖講義此無妄彖辭。


明全卦大用也。


無妄卦。


上乾下震。


雷行天下。


陽氣發越之象。


而震之一陽。


在二陰之下。


陽有所協。


氣有所根。


乃生機自達之時。


雨澤大行之始。


故曰無妄。


言及時而動。


無妄作為也。


且卦為陽得陰助。


以陰為貴。


柔能成剛。


德應其道。


外而能內。


上而能下。


升而能沉。


飛而能潛。


是兼高明博厚之德。


天地之大用也。


故曰無妄。


言其至誠不息。


如天地之悠久也。


若以人道言。


誠為行本。


不慮而中。


不思而得。


更何妄哉。


天道無為。


人道無妄。


二者一也。


故無為而能大成。


無妄而見大用。


性之至也。


或曰無妄。


無所期望也。


固亦應有之義。


然不期而自至。


不望而自來。


其無期望。


正所期望。


是不獨無所期望已耳。


春風一動。


萬物同榮。


天何期望哉。


雨露既滋。


萌芽自見。


物何期望哉。


則無所期望云者。


正以其不待期望也。


設當秋殺之時。


冬藏之會。


縱求之亦不得。


縱多期望。


希濟于事。


以此期望。


名之曰妄。


為理之不可。


數之不能也。


故凡理之不可。


數之不能者。


而必期之望之。


皆妄也。


妄則偽。


偽則邪。


邪則敗。


無妄者。


不偽不邪而自成。


天道也。


人道也。


觀乎卦象而知之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7#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40:1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無妄卦-釋彖-82


無妄與大畜為反正卦。


大畜以乾在下。


象物之得畜。


而其所以能畜者。


必先有可畜也。


無妄本生物之道。


有畜物之功。


而後物豐備也。


物之豐備。


必由于誠。


誠之所施。


萬物皆備。


無妄誠也。


誠乃成物。


中庸已著其義矣。


天道不息。


即誠之所見。


明乎此。


則知無妄與大有同人。


有相類也。


無妄為真誠不虛。


道之體也。


而其用重在內。


內充實謂之實。


實謂之真。


真實不虛。


乃稱無妄。


無妄名也。


名實相副。


內外如一之謂也。


故道在返己。


而出于復。


其用不求遠而自遠。


其功不求大而自大。


此與大畜有相通也。


無妄上下互易。


則為大壯。


壯與畜亦相應。


唯畜能壯。


身無所畜。


將何以壯。


畜基于誠。


壯發于大。


誠而後大。


大而後化。


此無妄之與大壯有相應也。


凡此諸卦。


數有相合。


象有相通。


天道固微。


人事可證。


而此數卦。


實以無妄為宗。


猶木之本。


水之源也。


天地尚不違無妄。


況其下者乎。


故無妄之用。


道之用。


無妄之功。


德之行也。


震動于下。


天明于上。


光明磊落。


其志可見。


仁義禮信。


其智可知。


故備四德。


而與乾道相同也。


乾健而得震之動。


陽明而協陰之柔。


其于萬物。


無不宜矣。


此無妄繼復之後。


而克啟大畜之功也。


傳曰。


無妄災也。


此義人多疑焉。


蓋以無妄為真誠孚道。


不應為災。


災之所加。


必由于妄。


無妄之災。


非災也。


不知此乃未解災之為災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8#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40:3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無妄卦-釋彖-83


災與禍異。


禍由人致。


災非人召。


以災非人所能去之致之也。


故曰天災。


亦非有意災之也。


為其不可為。


名之天耳。


凡不可為者。


多稱天以名之。


謂其不屬之人也。


如水火風雨雷電。


山崩川涸。


地震海波。


及其他沴氣所鍾。


殃害所及。


蟲獸木石。


癘疫鬼怪之類。


非理之所有。


數之常見者。


名之天災。


示有別于人為之禍咎也。


然災不必感而自見。


不必禳而自除。


雖非天所故為。


實有神司其事。


則以氣之所觸。


行之所值。


不期然而然者。


名曰無妄之災。


無妄之災。


乃非尋常之害。


唯其非尋常也。


故亦有道以趨避。


此道見釋彖辭中。


後當詳講。


所應注意者。


傳文大畜時也。


無妄災也。


二語有關聯。


時與災正相類也。


時者明其德。


災者明其神。


神不顯。


德可見。


而在人觀之。


則有異耳。


天道至大。


氣數至雜。


道包邪正。


用賅善惡。


故災祥同出。


時與不時一致。


若在冬宜煖。


在夏宜涼之意。


南地多溫。


北地多寒。


高地多清。


窪地多濕。


各有象也。


而易之。


則非時為災矣。


此災字不可執也。


無妄以陽內交于陰。


剛而不自用。


健而不自恃。


是合于道。


而有既濟之象。


傳稱既濟定也。


明其能知止而有所定耳。


無妄亦然。


中互艮。


止也。


互巽順也。


順以止。


道之本也。


乾健于外。


震動于內。


所慮過剛而躁進。


今得順止之道。


實孚中和之德。


故上下相協則吉。


內外相和則亨。


亨且吉。


何有于災。


而稱災者。


正慮其易過而不肯降心。


則上下相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9#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41:0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無妄卦-釋彖-84


而剛獨用。


內外相嫉。


而躁以進。


是災之生。


由人事言之。


實發于乖戾中和。


違逆順止之行耳。


蓋忘其體而求于逞。


喪其守而無與合。


則雖剛亦無可恃。


動亦無可為。


其為災也。


不亦宜乎。


故欲知災之為災。


必先審于行止進退之時宜。


躁以賈禍。


則震不能遂其生化之功。


而毀于暴。


剛以自用。


則乾不克成其高明之德。


而敗于浮。


浮與暴。


皆過也。


反于中和。


悖乎順止。


故也。


而災實生焉。


災之主者神。


行者氣。


而趨避之道。


唯誠與四德。


四德亦誠之所發。


四德不具。


大用以失。


此易卦之所重在四德也。


夫既曰災。


自有祥在。


求之不得者祥。


求之而得者亦祥。


以其求在己也。


求之而得者災。


不求而得者亦災。


以其求在外也。


聖人知之。


不求諸外。


而求諸己。


此返身而誠之可樂。


抑即復之謂也。


復以克己復禮為旨。


故始終于誠。


而後無妄繼之。


無妄固自復來。


欲免于災。


仍當師復。


即以乾而用坤也。


乾剛而返于坤柔。


則純乎道行。


更何災之懼哉。


故無妄之道。


分內外。


內行未完。


休期于外功。


外功之成。


必內行之推展。


外自應之。


不待求也。


內若不足。


外無可應。


則求之不得。


所得者災也。


非所求也。


曰無妄之災。


明其非所志也。


人之生也。


性靜而情動。


情感于物而好惡生。


有好惡而後有善惡。


有善惡而後有吉凶禍福。


此災祥之至。


必自情志始。


無妄則重去欲以制情。


而使歸于中和。


則凡能中和者。


自在災祥之外。


而傳獨曰無妄災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00#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41:4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無妄卦-釋彖-85


實欲使人知災祥之不可求免。


必先正其性命。


保合太和。


以孚于乾之德。


乾以剛健不息為道。


而變化生焉。


則在乾亦自有災祥之名。


而聖人立教。


先盡在己。


于乾道變化之下。


即接以正性命保太和二語。


足見人道之本。


非以違天。


乃欲順之而自正。


非以逆數。


乃欲明之以自惕。


故乾九三諄諄于朝乾夕惕之誡。


與中庸大學戒慎恐懼慎獨勿欺之義同。


皆為自立其誠。


以遂其生而已。


是災也一語。


實含垂戒之意。


道有未至。


德有未明。


善惡未泯。


災祥莫消。


此後天氣數之應。


雖天地亦有不免者。


唯純乎至靜。


達乎至誠。


不與物混居。


而處于真境。


方能超于象外。


以脫于災祥之數。


此見性之道所獨重也。


性情未一。


則善惡難同。


心有所思。


無非妄念。


則誠不至。


而災祥時值。


亦理數不期然而然者。


是災祥發于人心。


成于妄念。


佛教于此。


解說綦詳。


惜人多未悟也。


然易無妄早已揭示此義。


為恐人之未達。


傳更以災也二字。


明指天道之真。


使皆瞭然于乾惕之誡。


正性命保太和之辭。


而見天下之災。


恆與妄相來去。


妄苟無矣。


災亦莫生。


故曰匪正有眚。


實以明正則無災。


真則無妄也。


以真制妄。


以正制災。


而實在于知止。


以無妄之中。


有巽艮二卦之用也。


順乎天而止其動。


此無妄之所成。


而人猶未察。


正以巽艮二象。


隱而未顯。


徒見剛動之用。


而失順止之道。


故反以為災。


不然。


傳文寧以災也屬無妄耶。


易之命名。


凡曰無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8 02:31 , Processed in 0.37500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