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9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台秘要 卷十三 虛勞骨蒸方七首291】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7 14:44: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外台秘要 卷十三 虛勞骨蒸方七首291

 

病源夫蒸病有五。

 

一曰骨蒸。

 

其根在腎。

 

旦起體涼日晚即熱。

 

煩躁。

 

寢不能安。

 

食都無味。

 

小便赤黃。

 

忽忽煩亂。

 

細喘無力。

 

腰疼。

 

兩足逆冷。

 

手心常熱。

 

蒸盛傷內。

 

即變為疳。

 

食人五臟。

 

二曰脈蒸。

 

其根在心日增煩悶。

 

擲手出足。

 

翕翕思水。

 

口唾白沫。

 

臥即浪言。

 

或驚恐不定。

 

脈數。

 

蒸盛之時。

 

或變為疳。

 

臍下悶。

 

或暴痢不止。

 

三曰皮蒸。

 

其根在肺。

 

必大喘鼻乾。

 

口中無水。

 

舌上白。

 

小便赤如血。

 

蒸盛之時。

 

胸滿。

 

或自稱得疰熱。

 

兩脅下脹。

 

大咳徹背連胛疼。

 

眠寐不安。

 

或蒸毒傷臟。

 

口內唾血。

 

四曰肉蒸。

 

其根在脾。

 

體熱如火。

 

煩躁無汗。

 

心腹鼓脹。

 

食即欲嘔。

 

小便如血。

 

大便秘澀。

 

蒸盛之時。

 

或體腫目赤。

 

寢臥不安。

 

五曰內蒸。

 

亦名血蒸。

 

所以名內蒸者。

 

必外寒而內熱。

 

把手附骨而熱。

 

是其根在五臟六腑。

 

其人必因患後得之。

 

骨肉自消。

 

飲食無味。

 

或皮燥而無光。

 

蒸盛之時。

 

四肢漸細。

 

足趺腫起。

 

又有二十三蒸。

 

一胞蒸。

 

小便黃赤。

 

二玉房蒸男子則遺瀝漏精。

 

女則月候不調。

 

三腦蒸。

 

頭眩悶熱。

 

四或急或緩兩耳焦。

 

十四膀胱蒸。

 

右耳偏焦。

 

十五膽蒸。

 

眼白失色。

 

十六胃蒸。

 

舌下痛。

 

十七小腸蒸。

 

下唇焦。

 

十八大腸蒸。

 

鼻右孔乾痛。

 

十九三焦蒸。

 

亦雜病乍熱乍寒。

 

二十肉蒸。

 

二十一膚蒸。

 

二十二或房。

 

觸犯而成此疾。

 

久蒸不除。

 

多變成疳。

 

必須先防下部。

 

不得輕妄療之。

 

(出第四卷中) 崔氏療五蒸。

 

夫蒸者是附骨熱毒之氣。

 

皆是死之端漸。

 

庸醫及田野之夫。

 

不識熱蒸體形狀。

 

蒸。

 

早起體涼。

 

日晚便熱。

 

煩躁不安。

 

食都無味。

 

小便赤黃。

 

忽忽煩亂。

 

細喘無力。

 

或時腰痛可服芒硝。

 

一服一方寸匕,日再服。

 

亦可搗苦參蜜和為丸如梧子大。

 

一服七丸。

 

日再。

 

以飲送之。

 

無忌,以體輕涼為度。

 

二曰脈蒸。

 

其根在心。

 

日增煩悶。

 

擲手出足。

 

翕翕思水。

 

口唾白沫。

 

臥便浪語。

 

或驚恐不安。

 

其脈又數。

 

此蒸若盛。

 

亦變為疳旁臍時悶。

 

或痢不止方。

 

苦參 青葙(各二兩) 艾葉 甘草(各一兩炙) 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

 

分為三分。

 

用羊胞盛之,以葦灌下部中。

 

若不利。

 

取芒硝一方寸匕。

 

和冷水合和服之,日再服,忌海藻菘菜。

 

三曰皮蒸。

 

其根在肺。

 

必大喘鼻乾。

 

口中無水。

 

舌上白。

 

小便赤如血。

 

蒸盛之時。

 

胸中滿悶。

 

或自稱得疰。

 

手掩兩脅。

 

不得大咳。

 

徹背連胛疼。

 

眠寐不安。

 

此蒸毒傷五臟。

 

口便唾血方。

 

急與芒硝一兩,以水一升半。

 

和分為三服。

 

三日服止訖,以冷水浸手,以熨脅間及腋下。

 

並胸上及痛處亦可舉臂指灸側腋下第三肋間腋下空中七壯。

 

立止四曰肉蒸。

 

其根在脾。

 

體熱如血。

 

大便秘澀。

 

蒸盛之時。

 

或體腫目赤。

 

不得安寐方。

 

大黃一兩半切。

 

如小豆大,以水一升浸一宿。

 

明旦絞取汁。

 

一服五合許。

 

微利即止。

 

若熱不定。

 

亦可服芒硝一方寸匕。

 

日三以體涼為度。

 

五曰內蒸。

 

所以言內蒸者。

 

必外寒內熱。

 

把手附骨而熱也。

 

其根在五臟六腑之中。

 

其人必因患後得之。

 

骨肉自消。

 

食飲無味。

 

或皮燥而無光。

 

蒸盛之時。

 

四肢漸細。

 

足趺腫起方。

 

石膏十兩研如乳粉。

 

法水和服方寸匕。

 

日再,以體涼為度。

 

(出第七卷中) 古今錄驗解五蒸湯方。

 

甘草(一兩炙) 茯苓(三兩) 人參(二兩) 竹葉(二把) 葛根 乾地黃(各三兩) 知母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

 

亦可以水三升煮小麥一升。

 

乃煮藥。

 

忌海藻菘菜蕪荑火醋。

 

(范汪同一方無甘草茯苓人參竹葉止六味) 又五蒸丸方。

 

烏梅 雞骨(一本是鸛骨) 紫菀 芍藥 大黃 黃芩 細辛(各五分) 知母(四分)礬石(煉) 栝蔞(各一分) 桂心(二分) 上十一味末之。

 

蜜和丸如梧子。

 

飲服十丸。

 

日二。

 

忌生蔥生菜。

 

(並出第五卷中一方無桂心)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9:3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