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社會●家庭社會學】 家庭社會學(SociologyoftheFamily),是以社會學理論與方法來研究家庭制度的起源、演化與功能、不同家庭社會在歷史上各時期形式,以及與家庭有關的問題。
家庭制度,古來有無數學者研究,至西元十九世紀末,受社會達爾文主義影響,開始有比較科學性的研究,並仍著重於婚姻制度、父權與母權發生之先後等問題之探討。
社會急速變遷後,貧窮與苦難相繼發生,家庭社會學的研究,轉而為對經濟問題的專注。
及至二十世紀初,離婚率、婦女就業、家庭計畫、犯罪、私生子、家庭組成、出生率等統計資料,促使家庭社會學研究範圍大為擴充。
遂以家人關係與個人之調適為研究重點,此乃受蒲其斯(E.W.Burgess)的家庭定義「各互動人格之統一」觀念的影響,亦即蒲氏著重於由心理的層面,就家庭個別成員態度、背景及其相關團體,來認證家庭之統一,因此不免忽略社會結構之重要性。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與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人們逐漸注意到家庭外在社會體制的直接關係,但其研究仍以個別家庭,或家庭內個別成員的調適與快樂為出發點,如經濟蕭條、失業、戰後生離死別問題等之研究。
一九二一年後,少數美國家政學者及一些家政團體,採用蒲其斯與派克(BurgessandPark)的人類生態學(HumanEcology)代替原家政學(HomeEconomics)一詞,並重視變遷社中密切相關社會空間分配問題(亦即環境問題)的研究;
但遭到古典學派尖銳的抨擊,歷時十餘年,致不成氣候;
因人類生態學顯為社會學之一部分,但與生物醫學、保健科學有密切關係,故地位不夠明確。
而早期家政先驅者,對家政定義為:「研究有關人類切身相關的生理環境,與其為社會人之特性,以及此二因素間關係等之法則、條件、規律與理想的學問。」
由此可知,家政研究亦著重於人與環境間關係,以求能生存於急速變化的世界中。
從這種角度看家庭社會,認為家庭是一個生態系統(TheFamilyasAnEcosystem)─是一個保護生命的系統,家庭一方面從自然環境中求取生理上的生存,另一方面又基於感情上及社會化的需要依賴社會環境。
這個生態系統是被環境的大變動,或新種類的侵入所影響,如每一個嬰兒的出生、增加、法定或繼父母住院治療,或某一個人的家庭成員的死亡,對於每一個人反應不一,某些甚至因此而在未來發展上,受到慘痛影響。
因此良好適應者生存,同時增加因空間、營養,或其他需要的競爭,不良於適應者,則無法生存。
一個生態系統的穩定,或其穩定適應新鉅變,端視變化的本質。
同理,一家庭成員以及資源的投資極少變化時,對變化中的社會經濟情況的適應力是脆弱的。
因此成功地適應未來變化中的世界,是現代家庭社會學研究的重點。
現代家庭社會學,是研究家庭內外因素之交互關係,以及對未來變化世界之有效應變的科學。
(蔡淑昭)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