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四十七賢集外科鈐下外科鈐下臀癰五十六】
●馬益卿曰:臀癰證,臀居小腹之下,此陰中之陰也,道遠位僻,雖曰多血,然氣運不到,血亦罕來,中年之後,尤慮患此,纔有腫痛,參之脈證,但見虛弱,便與滋補,氣血無虧,可保終吉。
●立齋曰:凡治此者,毋傷脾胃,毋損脾氣,但當以固根本為主。
若焮痛,尺脈緊而無力者托之。
腫硬痛甚者,隔蒜灸之,更以解毒,不作膿者,托裏為主。
不作膿而痛者,解毒為主。
不潰或潰而不斂者,托裏為主。
●又,治法曰:若腫硬作痛者,形氣虛而邪氣實也,用托裏消毒散。
微腫微痛者,形氣病氣俱虛也,用托裏散補之。
欲作膿者,用內托羌活湯。
若痛甚者,用仙方活命飲。
大勢既退,亦用托裏消毒散。
若脾虛不能消散,或不潰不斂者,六君子加芎,歸,黃耆。
若陰虛不能消散,或作渴便淋者,六味丸加五味子。
若陽虛不能潰,或膿清不能斂者,用補中益氣湯。
氣血俱虛者,十全大補湯。
若腫硬未成膿者,用隔蒜灸及活命飲。
潰後宜豆豉餅及補中益氣,十全大補二湯。
若灸後大勢已退,餘毒未消,頻用熨以補其氣,以消餘毒為善。
●又曰:凡毒氣已退,不起者,但可補其血氣,使膿速成而鍼去之,不可用內消之論。
若腫高而軟者,發於血脈。
腫下而堅者,發於筋骨。
肉色不變者,發於骨髓也。
膿血大泄之後,當大補氣血為先,雖有他證,以末治之。
●巡按陳和峰,脾胃不健,常服消導之劑,左腿股及臀患腫。
余曰:此脾氣虛而下注,非瘡毒也,當用補中益氣倍加白朮。
彼惑於眾人云白朮能潰膿,乃專以散腫消毒為主,而腫益甚,體益倦。
余用白朮一味煎飲而消。
儒者楊啟元,左臀患此,敷貼涼藥,腫徹內股,服連翹消毒散,左體皆痛。
余以為足三陰虧損,用補中益氣湯以補脾肺,用六味丸加五味子以補肝腎,股內消而臀間潰,又用十全大補湯而瘡口斂。
一儒者焮腫痛甚,此邪毒壅滯,用活命飲,隔蒜灸而消。
後因飲食勞倦,腫痛復作,寒熱頭痛,此元氣虛而未能復也,與補中益氣湯,頻用熨法,兩月而愈。
一男子患臀癰,作膿而痛,以仙方活命飲二劑痛止,更以托裏消毒散,膿潰而瘥。
一弱人臀癰膿成不潰,以十全大補湯數劑始托起,乃鍼之,又二十餘劑而愈。
薛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