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8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1 02:35: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


英文名稱:


EnterohaemorrhagicE.coliInfection,EHECInfection。


中文名稱:


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


名詞解釋:


自西元1982年在美國爆發出血性結腸炎之後,這類型引起腹瀉的大腸桿菌(E.coli)就已被確認,其血清型主要為O157:


H7。


所導致的腹瀉可能由輕微的未出血到血便現象,而血便中一般無白血球的存在。


常在約10歲以下之小孩及老年人引起之血便腹瀉,其中5.0~10.0%之此類病人會引起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emolyticuremicsyndrome,HUS)及栓塞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及其他合併症。


這類細菌會產生細胞毒素,稱為類志賀氏毒素(Shiga-liketoxins)I和II(此係由於其與S.dysenteriae之毒素類似),又稱verotoxins1和2,產生毒素的基因係經由噬菌體帶入大腸桿菌中。


此菌也具有特異的纖毛(fimbria),可以附著於腸粘膜上。


可由O157型大腸桿菌在MacConkey-sorbitol培養基中無法發酵山梨醇(sorbitol),以及其具有類志賀氏毒素之特性,或藉由血清型別之鑑定,或以DNA探針來證實其具有毒素基因或毒性質體等方法來加以確定。


大多數病人沒有發燒症狀之現象,是這種疾病可以與桿菌性痢疾、腸道侵入性大腸桿菌或Campylobacter等菌種所引起的下痢區分之處。


致病原(Infectiousagent)大腸桿菌(E.coli)之血清分型主要依據二種抗原:


O抗原,又稱表面抗原(SomaticAg);


H抗原,又稱鞭毛抗原(FlagellarAg)。


目前已知之STEC血清型約100多種,較常發生的致病原因菌主要為大腸桿菌O157:


H7或O157:


NM,其他血清型的大腸桿菌如O26:


H11,O111:


H8,O104:


H21等亦可能造成相同症狀的疾病。


引用: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l...licksjamp_select=60 轉自:http://hospital.kingnet.com.tw/l ... licksjamp_select=60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18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9 12:26 , Processed in 0.15625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