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血液循環】
拼音
xuèyèxúnhuán
英文參考
bloodcirculation
概述心臟節律性的搏動推動血液在心血管系統中按一定方向循環往復地流動。
血液循環是英國哈維根據大量的實驗、觀察和邏輯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學概念。
然而限于當時的條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動脈流向靜脈的。
1661年意大利馬爾庇基在顯微鏡下發現了動、靜脈之間的毛細血管,從而完全證明了哈維的正確推斷。
動物在進化過程中,血液循環的形式是多樣的。
循環系統的組成有開放式和封閉式;
循環的途徑有單循環和雙循環。
人類血液循環是封閉式的,由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構成的雙循環。
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經主動肪及其各級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細血管,在此與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供給組織細胞氧和營養物質,運走二氧化碳和代謝產物,動脈血變為靜脈血;
再經各級表肪匯合成上、下腔靜脈流回友心房,這一循環為體循環。
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經肺動脈流到肺毛細血管,在此與肺泡氣進行氣體交換,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靜脈血變為動脈血;
然后經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為肺循環。
血液循環的主要功能是完成體內的物質運輸。
血液循環一旦停止,機體各器官組織將因失去正常的物質轉運而發生新陳代謝的障礙。
同時體內一些重要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將受到損害,尤其是對缺氧敏感的大腦皮層,只要大腦中血液循環停止3~10分鐘,人就喪失意識,血液循環停止4~5分鐘,半數以上的人發生永久性的腦損害,停止10分鐘,即使不是全部智力毀掉,也會毀掉絕大部分。
臨床上的體外循環方法就是在進行心臟外科手術時,保持病人周身血液不停地流動。
對各種原因造成的心跳驟停病人,緊急采用的心臟按摩(又稱心臟擠壓)等方法也是為了代替心臟自動節律性活動以達到維持循環和促使心臟恢復節律性跳動的目的。
引用:http://big5.wiki8.com/xueyexunhuan_40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