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政治●無政府主義】 無政府主義(Anarchism)一詞用以描述政府是有害而且沒有必要的政治思想。
其思想淵源可以上溯至古希臘的斯多噶學派(Stoics)。
近代的無政府主義發展於西元十九世紀的歐洲,為知識分子及勞工反抗資本主義,並對社會主義失望而產生的一種思想運動,其創始人一般認為是法國的先驅社會思想家普魯東(PierreJosephProudhon,一八○九~一八六五)。
他於一八四○年發表「財產是什麼」(Qu'est-ceQuelaPropriété),首先使用「安那其」(Anarchie)來指稱無政府的社會狀態。
普魯東之外,重要的代表人物有俄國的巴古寧(MichaïlAlexandrovitchBakounine,一八一四~一八七六),和克魯泡特金(PioterAlexeievitchKropotkin,一八四二~一九二一)。
他們基本的主張,首先肯定人性善良,人類具有合群互助的本能;
其次,根本否定政府及權威存在的必要,認為一切人為制度及工業文明都有損人類的精神。
他們批評資本主義的民主是虛偽騙人的,而社會主義傾向專制和否定自由,都不是人類的理想,只有「無政府」才是人類歷史演進的必然歸趨。
在無政府的狀態之下,社會秩序是自動自發建立起來的,沒有任何的法律強制手段,人類以公社(Commune)做為自然聯合的基礎,廢棄私有財產制度,發揮互助合作的善良本能,必可實現自由滿足的生活。
無政府主義在十九世紀後半葉風行一時,其實踐行勁往往傾向於暴力暗殺,對於蘇聯的革命、西班牙的內戰,曾發生影響作用,但到二十世紀初已趨於凋萎衰退。
(盧修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7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