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教育●社會化與教育】 在傳統原始的社會中,社會化與教育根本沒有區別。
當時學校尚不存在,個人在日常社會生活中了解社會期望,建立社會價值觀念,並形成行為模式。
一個人從父母、長輩、朋友、鄰里組成分子等,了解民俗,然後遵從民俗。
除此之外,在年齡較長之時,也遵從民德(Mores)。
這種學習既不在固定的教育機構中實施,也沒有預先的計畫,遑論慎選的學習內容。
所以在傳統原始的社會中,並無現代意義的教育活動;
所有的僅是「非正式的教育過程」,此種非正式的教育過程,事實上就是社會化的過程。
在現代社會中,社會化一詞,可從兩種觀點予以分析:一是客觀事實的描述,二是主觀價值的賦予。
前者指的是過程,後者指的是目的。
就後一種觀點言,社會化是將入從無知的動物狀態,轉變成為理智的「人」的狀態的過程。
依此而言,?
育是一種社會化的工具,學校是一個社會化的單位。
社會可以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約束其組成分子遵從社會規範,表現適度的行為,教育便是其中的一種方法。
一個人自幼至長,經過不同的社會單位,完成社會化的過程,學校就是其中的一種單位。
依此而言,教育可以協助完成社會化的理想。
另一方面,個人社會化的背景影響正式教育的實施。
兒童在未進學校之前,即已受家庭及同輩團體的影響,形成其人格特徵。
此種人格特徵影響學校的教學及訓導方式的成果。
即使是在中學及大學階段,個人社會化的背景仍然影響學校教育的形態及成敗。
(林清江)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