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社會●社會運動】 一、社會運動(SocialMovement)的意義:據赫伯爾(RudolfHeberle)所著「社會運動」中說:「什麼是社會運動?
這很難為之下一確切的定義。」
他認為「下述幾個條件是可以注意的:(一)社會運動必然是一群人有組織的行動。
一般人所說的時代潮流或時代風尚,因其為無組織的行動,故不得稱為社會運動;
(二)社會運動必然有其目標,而且大體的說,它的目標總是要求改善當時的現狀。
在上述兩個條件之下,社會運動是以普遍利益為對象,而其活動範圍,每可廣及一洲,甚至可以遍及世界。」
又據布魯莫(HerbertBlumer)在與阿佛烈德(AlfredM.Lee)合著的「社會學原理」(ANewOutlineofthePrincipleofSociology)中說:「社會運動可以視為目的在建立新生活秩序的共同企圖。
社會運動開始於不安之狀況中,其動機發生,一方面係由於不滿意當時的生活,另一方面則意願並希望有一新的生活秩序。
社會運動的發生,即預示一新生活秩序亦將出現。」
再據卡瑪倫(Wm.BruceCamerom)所著「近代社會運動」(ModernSocialMovement)中說:「社會運動跟我們的生活有相當重要的關係,或者說,社會運動是實現更為高貴目標的一種手段。」
「當相當數量的人團結在一起,以求改變或攫取已存在的文化秩序,或社會秩序中的某部分時,就發生社會運動。」
「凡是社會的事,都跟社會運動有關,社會運動的主要特性是它要求改變社會結構,或把社會之內的控制權重新分配。」
綜合三氏說法,可解釋社會運動是一種促成或阻止社會變遷的集體努力,是有組織的一群人,有意識、有計畫地改變或重建社會秩序或文化的一種功能。
因此,社會運動是社會文化變遷的一種功能。
它涉及一般所謂社會關係,及群眾共同思想,以及集體行為等問題。
二、社會運動的種類:就近代社會運動的趨勢言,種類繁多,方式不一。
據杜拿與紀利安(R.H.TurnerandL.M.Killian)合著「集體行為」(CollectiveBehavior)中,將社會運動分為十類:(一)價值取向運動:如貪污改革運動、勞工運動。
(二)控制運動:如政治分裂運動、民族運動、宗教派系運動。
(三)分裂運動:如宗教分裂運動、小政黨運動。
(四)參與取向運動:如彌賽亞、經濟挫折等運動。
(五)遷徙運動:如都市遷徙、異國遷徙等運動。
(六)表現運動:如宗教類型、頹廢表現、消極表現等運動。
(七)理想運動:如共產主義、父神王國等運動。
(八)改革運動:如民權、女權、廢除某種條例等運動。
(九)革命運動:如法國大革命、蘇俄革命、古巴革命等運動。
(一○)抵抗運動:如美國三K、黑白合校抵抗等運動。
二氏的分類,以運動的計畫、功能、轉變,及反應為主,頗為周密。
(陳國鈞)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