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3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證治準繩雜病第一冊諸傷門勞倦所傷虛中有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 04:47: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證治準繩雜病第一冊諸傷門勞倦所傷虛中有熱

 

勞倦所傷虛中有熱:

 

《金匱要略》云:夫男子平人脈大者為勞,極虛亦為勞。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裡虛也。

 

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氣促裡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目眩,兼衄,少腹滿,此為勞使之然。

 

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男子脈微弱而澀,為無子,精清冷。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瞑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也。

 

調中益氣湯,治因飢飽勞役損傷脾胃,元氣不足,其脈弦,或洪緩,按之無力中之下時一澀。

 

其證身體沉重,四肢困倦,百節煩疼,胸滿短氣,膈咽不通,心煩不安,耳聾耳鳴,目有瘀肉,熱壅如火,視物昏花,口中沃沫,飲食失味,忽肥忽瘦,怠惰嗜臥,溺色變赤,或清利而數,或上飲下便,或時餐泄,腹中虛痛,不思飲食。

 

《內經》云:勞則氣耗,熱則傷氣。

 

以黃 、甘草之甘瀉熱為主,以白芍藥、五味子之酸,能收耗散之氣。

 

又曰:勞者溫之,損者溫之。

 

以人參甘溫補氣不足,當歸辛溫補血不足,故以為臣。

 

白朮、橘皮甘苦溫,除胃中客熱,以養胃氣為佐。

 

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者,陰中之陽,為脾胃之氣下溜,上氣不足,故從陰引陽以補之。

 

又以行陽明之經為使也。

 

如時顯熱躁,是下元陰火蒸蒸然發也,加真生地黃二分,黃柏三分。

 

如大便虛坐不得,或大便了而不了,腹中常逼迫,血虛、血澀也,加當歸身五分。

 

如身體沉重,雖小便數多,亦加茯苓五分,蒼朮一錢,澤瀉五分,黃柏三分。

 

(時暫從權而祛濕也,不可常用,兼足太陰已病,其脈亦絡於心中,故顯濕熱相合而煩亂)

 

如胃氣不和,加湯洗半夏半錢,生薑三片。

 

有嗽者加生地黃三分,以製半夏之毒。

 

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除,此足太陰經邪所作也。

 

如無以上證,只服黃一錢,人參三錢,甘草五分,橘皮酒洗三分,柴胡二分,升麻二分,蒼朮五分,黃柏酒洗二分。

 

上件銼如麻豆大,依前煎服。

 

如秋冬之月,胃脈四道為衝脈所逆,並脅下少陽脈二道而反上行,病名曰厥逆。

 

《內經》曰:逆氣上行,滿脈去形。

 

明七神昏絕,離去其形而死矣。

 

其證氣上衝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臥,加吳茱萸半錢或一錢半,湯洗去苦,觀厥氣多少而用之。

 

如夏月有此證,為大熱也。

 

蓋此病隨四時為寒熱溫涼也。

 

宜以酒黃連、酒黃柏、酒知母各等分,為細末,熟湯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百丸,白湯送下,空心服,仍多服熱湯,服畢少時,便以美飲食壓之,不令胃中停留,直至下元,以瀉衝脈之邪也。

 

大抵治飲食勞倦所得之病,乃虛勞七損證也,當用溫平甘多辛少之藥治之,是其本法也。

 

如時上見寒熱病,四時也,又或將理不如法,或酒食過多,或辛熱之食作病,或寒冷之食作病,或居大熱大寒之處益其病,當臨時制宜,暫用大寒大熱治法而取效,此從權也。

 

不可以得效之故而久用之,必致夭橫矣。

 

《靈樞經》曰:從下上者引而去之,上氣不足,推而揚之。

 

蓋上氣者,心肺上焦之氣,陽病在陰,從陰引陽,宜以入腎肝下焦之藥,引甘多辛少之藥,使升發脾胃之氣,又從而去其邪氣於腠理皮毛也。

 

又云:視前痛者當先取之,是先以繆刺瀉其經絡之壅者,為血凝而不流,故先去之,而後治他病。

 

《寶鑒》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黃芪建中湯、人參黃芪散、續斷湯、柴胡散、秦艽鱉甲散、人參地骨皮散、地仙散、當歸補血湯、犀角紫河車丸、人參柴胡散、清神甘露丸、雙和散、四君子湯、豬肚丸、酸棗仁丸、定志丸、麥煎散、獨聖散。

 

飲食不節,勞役所傷,腹脅滿悶,短氣,遇春則口淡無味,遇夏雖熱,猶有惡寒,飢則常如飽,不喜食冷物,升陽順氣湯主之。

 

脾胃不足之證,須用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者,陰中之陽,引脾胃中清氣行於陽道及諸經,生發陰陽之氣,以滋春氣之和也。

 

又引黃芪、人參、甘草甘溫之氣味上行,充實腠理,使陽氣得衛外而為固也。

 

凡治脾胃之藥,多以升陽補氣名之者,此也。

 

飢飽勞役,胃氣不足,脾氣下溜,氣短無力,不能寒熱,早飯後轉增昏悶,須要眠睡,怠惰四肢不收,懶倦動作,五心煩熱,升陽補氣湯主之。

 

如腹脹及窄狹,加濃朴。

 

如腹中似硬,加砂仁。

 

脾胃虛弱,氣促氣弱,精神短少,衄血吐血,門冬清肺飲、大阿膠丸。

 

痰喘,人參清鎮丸。

 

勞風,心脾壅滯,痰涎盛多,喉中不利,涕唾稠黏,嗌塞吐逆,不思飲食,或時昏憒,皂角化痰丸。

 

病久厭厭不能食,而臟腑或結或溏,此胃氣虛弱也,白朮和胃丸。

 

《明醫雜著》云:東垣論飲食勞倦,為內傷不足之證,治用補中益氣湯。

 

《溯洄集》中,又論不足之中,又當分別飲食傷為有餘,勞倦傷為不足。

 

予謂傷飲食而留積不化,以致宿食鬱熱,熱發於外,此為有餘之證,法當消導,東垣自有枳術丸等治法,具於飲食門矣。

 

其補中益氣方論,卻謂人因傷飢失飽,致損脾胃、非有積滯者也,故只宜用補藥。

 

蓋脾胃全賴飲食之養,今因飢飽不時,失其所養,則脾胃虛矣。

 

又脾主四肢,若勞力辛苦,傷其四肢,則根本竭矣。

 

或專因飲食不調,或專因勞力過度,或飲食不調之後加之勞力,或勞力過度之後繼以不調,故皆謂之內傷元氣不足之證,而宜用補藥也。

 

但須於此四者之間,審察明白,為略加減,則無不效矣。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AD%89%E6%B2%BB%E6%BA%96%E7%B9%A9/%E9%9B%9C%E7%97%85/2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7:4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