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斑疹傷寒】
英文名稱:
EpidemicTyphusFever。
中文名稱:
流行性斑疹傷寒。
名詞解釋:
流行性斑疹傷寒又稱人蝨型斑疹傷寒,是一種立克次體引起的疾病,有不同的先期徵兆,通常是突發的,並有頭痛、畏寒、虛脫、發燒和全身疼痛的現象。
第5至6天會出現斑點,最初在軀體上部,然後到整個身體,但通常不會出現在臉、手掌及腳掌。
通常有顯著的毒血症,約發燒2週後症狀迅速消失而恢復。
若無特殊治療,此病的致死率依年齡上升而由10.0%至40.0%。
輕度感染可能無出疹現象,特別是在小孩子及先前曾免疫過而具部分保護力的成人。
在第一次受侵襲之數年後,此病可能復發(稱為Brill-Zinsser症),此時症狀較溫和,併發症較少,不需有蝨子媒介,致死率也較低。
間接螢光抗體測定法(IFA)是最常被使用的實驗室診斷法,但除非事先將檢體血清用個別的立克次體抗原予以吸附,否則可能無法區分人蝨型和鼠蚤型斑疹傷寒。
其他的診斷方法有:
與具群特異性或型特異性的立克次體抗原做補體結合試驗(CF)、酵素免疫測定法(EnzymeImmunoassay,EIA)、毒性中和試驗、病原體分離及和ProteusOX-19做Weil-Felix反應。
抗體通常在第2週呈現陽性反應。
在Brill-Zinsser症,疾病初期出現的抗體是IgG,且Weil-Felix反應可能不會出現陽性。
致病原(Infectiousagent)Rickettsiaprowazekii。
引用: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l...icksjamp_select=101
轉自:http://hospital.kingnet.com.tw/l ... icksjamp_select=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