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藝文類聚〕凡100卷,唐歐陽詢等撰,民49年(1960)臺北新興書局影印本;
63年臺北文光出版社標點本。
該書自唐太祖武德5年(西元622年)開始編修,歷經3年,於武德7年完成。
參加編修的工作人員,除歐陽詢外,尚有令狐德、陳叔達、裴矩、趙弘智、袁朗等10餘人。
編撰方法,是分門別類地摘錄當時以及唐代以前典籍中有關某條目的材料,然後加以條述彙編而成的一部事、文兼備之百科式綜合性類書。
內容涵括當時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等知識部門,是我國古代大型類書之一。
全書按類編輯,先分天部、地部、帝王部、禮部、果部等46個部類,部類先後的順序是按「天、地、人、事、物」次序編排的。
部下分子目,共有727個子目。
例如,歲時部下便分春,夏、秋、冬、元正、人日、正月十五等20個子目。
子目下再分條敘述:先述故事,後錄詩文。
故事注明徵引資料的
出處:,即經史諸子等典籍的題名;
詩文則注明時代、作者和題目,並按不同文體分別用「詩」、「賦」、「箴」、「銘」、「論」、「述」、「書」、「啟」等字標明。
例如,歲時部「寒食」子目下,即先引〔周禮〕、〔荊楚歲時記〕、〔先賢傳〕、〔鄴中記〕、〔後漢書〕、〔古今藝術圖〕等古書中有關寒食節的記載、解釋和傳說。
然後再徵引李崇嗣、宋之問、沈佺期等有關寒食的詩句,這就是所謂「事居其前,文列其後」的編輯體例。
〔藝文類聚〕是我國現存最古的類書,在類書史上居於承先啟後樞紐的地位,推其原因,有下列3點:(一)據北京大學研究所1923年的統計,該書所引唐以前古籍,總計1,431種。
現在這些古籍,存世的不到10%。
可以說隋以前的佚書遺文、零章斷句;
特別是不少詩文作品,賴此書的傳世而得以保存下來。
因此,對於古籍輯的佚、校勘與研究,頗具參考的價值。
(二)該書編輯上的一個特點,就是將前代專收事類的類書和專收詩文的總集結合起來,創製了一種類書編例上的新範例。
而這一編輯新範例,更為後世一部分類書如〔初學記〕、〔事文類聚〕、〔淵鑒類函〕、〔古今圖書集成〕等,在編輯時所吸收與沿用。
(三)在類書中,此書部類分合及其排序較合理得體,體例也較完整謹嚴。
它所分的類目以及用「天、地、人、事、物」序列類目的方法,也為後世類書編輯時所模仿。
〔藝文類聚〕的版本,目前以於大成主編的文光版比較完善。
其特色是正文全部加標點,書後增編中津濱涉之〔藝文類聚〕引書索引,詩文題目索引、詩文作者索引3種索引;
此外,讓版本尚有下列2種附刊資料,也有參考價值:(1)收編〔皇覽〕、〔唐寫本古類書〕等10種古代類書;
(2)收錄居蜜「藝文類聚版本考」等5篇相關論文。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