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Web 2.0時代:資訊流與資訊載體革命之淺見】
看到一篇短文謬論「Web 2.0時代面臨瓶頸 逐步走向歷史」,實在不吐不快。
該篇文章的論述唯一的基礎是建立在「Web 2.0」的搜尋量上,這只能顯示「Web 2.0」這個詞被關心、搜尋的程度,並不代表「web 2.0」這件事情是否存在或即將淘汰。
還是要從最根本的定義說明。
「Web 2.0」這一個名詞是相對於「Web 1.0」。1.0和2.0的最大區別是在於~~
在1.0的時代,資訊是單向的流動,網路經營者扮演了內容提供的重要腳色:「經營者大量產出內容」è「使用者閱讀內容,產生流量」
在2.0的時代,資訊是多向的流動,網路經營者的腳色從內容產出轉變成平台提供:「使用者(A~Z)透過機制,提供內容,也同時在平台使用其他內容」è「經營者維護平台」ç「使用者(ㄅ~ㄩ)透過機制,提供內容,也同時在平台使用其他內容」
一個2.0的網站等於是有無數個1.0的內容產生者在維護運作網站內容,這也使得「Content is King」這個網路定律更被加乘放大。
這也是為什麼Web 2.0會造成一股熱潮。
但是該文中的論述,好像2.0正在沒落,即將被新的「機制?」、「服務?」所取代?
可是,Web 2.0代表的只是一種網路運作方式的歸納,而不是像手機通訊的2G、3G指的是特定的標準模式。既然沒有標準,又要如何取代?
就算是文章提到的社交網站(如face book),微網誌(如twitter),也都是由眾人提供內容,經營者維護平台的Web 2.0模式。
就更別提像維基百科、Digg、yahoo知識+、e-bay、 google map latitude...都是很典型的2.0服務。
更精準的說,應該是2.0的模式正在被成熟發展而且細分為各種不同操作模式,且正在成功的被運用到商業運作上。
2.0不再只是眾人提供,眾人分享。
這只是基本精神,架構在2.0的精神之下,有更多細膩的操作正在被發生。
當然,網路的技術與應用不斷被發展出來,下一波殺手級的應用模式會是怎樣,或者正在不斷被發展出來的網路使用模式,會再次形成怎樣普遍性的現象都還有待觀察。
至於,為什麼Web 2.0的搜尋量正在下滑?
舉一個簡單易懂的例子吧:當無鉛汽油剛上市的時候,大家都會很關心什麼是無鉛汽油?和高級汽油有什麼不一樣?什麼是92、95、98?...
甚至每一家新聞都有報導。但是,現在無鉛汽油普及了,有人查詢什麼是無鉛汽油嗎?
很少吧,但是並不表示無鉛汽油就被淘汰了,相反的,就是因為無鉛汽油被普遍的認識而且使用,所以不再是熱門的查詢。
Web 2.0也一樣,已經是普遍的現象了,不再新鮮了,查詢當然降低。
更進一步說,現在到加油站工讀生不是問你要加「高級」還是「無鉛」,而是問「92」還是「95」。
這也正印證了該文所提到的,大家關注的焦點轉向(其實不是轉向,而是細分)社群、微網誌...。
何況,現在幾乎所有的網站都有2.0的成分了,那分1.0或2.0還有什麼意義呢?
那應該只需要出現在「網路發展史」的歷史教科書上面就可以了。
相反的,如何在2.0裡面更細緻的去探討什麼是部落格?
什麼是社群網站?
什麼又是微網誌?
就成了比討論「Web 2.0是什麼?」還要更重要也是更當下的議題了。
所以,我真的覺得「Web 2.0時代面臨瓶頸 逐步走向歷史」這樣的標題雖然竦動醒目,但是其實十分可笑。
在我看來,筆者根本只是一個胡亂抓議題用以應付截稿期限的記者。
如果他沒意識到這個題目的可笑,那就是對網路無知;如果他有意識到卻仍然發表這一篇文章,那就是非常不負責任而且可惡了。
再往下說,如果Web 2.0代表著「資訊流」的重要變革,那麼現階段我更感興趣的是「資訊載體」正在大步向前跨的發展:一是資訊載體硬體設備的快速發展,包括「家庭互動式數位通訊」 (MOD, IPTV…)及「移動式無線通訊」 (手機, PPC, EPC…)的發展,其二是資訊載體軟體的多樣性和開放性,也就是各種mash up的技術、widget的研發與應用以及跨平台(移動載體、家庭載體、傳統電腦載體…)的資訊呈現技術。
這一波資訊載體的變革將快速跟上Web 2.0的發展,繼PC問世、WWW發明之後的第三波資訊革命才能真正終告完成。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1jTJ.TKYHxLKdcH49_Riw7pJAQ--/article?mid=7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