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詞術語大辭典●肝癰】
癰生于肝臟的稱為“肝癰”。
本病多因肝鬱化火,肝膽不和或膏粱厚味,濕熱蟲積,壅結于肝;
也有因閃挫跌仆等外傷而致血絡瘀阻鬱結而成。
初起有右側脅肋隱痛,並逐漸加劇,甚至不能向右側臥,影響呼吸。
起病急慢不定,常有惡寒發熱等全身症狀;
如因痰火而成的則起病較緩,大多無全身症狀,脈弦滑;
由瘀血而成的,則疼痛較甚,無寒熱,脈多弦澀。
以後肝臟逐漸腫大,腹滿攣急,患者明顯消瘦,最後肝臟局部化膿而變軟,如不及時治療,則膿腫潰破,膿呈咖啡色而帶臭穢,或併發咳吐膿血,或併發劇烈腹痛,下痢膿血及虛脫等證,都是病重的表現。
本病類于現代醫學的肝膿瘍。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kf.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