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辨陰陽易瘥後勞復病脈證並治法第十四】 [打印本頁]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8 21:50
標題: 【辨陰陽易瘥後勞復病脈證並治法第十四】

辨陰陽易瘥後勞復病脈證並治法第十四


《內經》曰:火淫所勝,以苦發之。


此之謂也。


上三味,以清漿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內枳實、梔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溫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傷寒瘥已(趙本作「以」)後,更發熱者,(趙本無「者」字)小柴胡湯主之。


脈浮者,以汗解之;


脈沉實(趙本注:「一作緊」)者,以下解之。


(趙本有「小柴胡湯方」詳見卷三)


瘥後余熱未盡,更發熱者,與小柴胡湯以和解之。


脈浮者,熱在表也,故以汗解;


脈沉者,熱在裡也,故以下解之。


大病瘥後,從腰已(趙本作「以」)下有水氣者,牡蠣澤瀉散主之。


大病瘥後,脾胃氣虛,不能制約腎水,水溢下焦,腰以下為腫也。


《金匱要略》曰:腰以下腫,當利小便。


與牡蠣澤瀉散,利小便而散水也。


牡蠣澤瀉散方:牡蠣(熬。


咸平) 澤瀉(鹹寒) 栝蔞根(苦寒) 蜀漆(趙本有「暖水」二字,洗,去腳。


趙本醫統本並作腥。


辛平) 葶藶(趙本有「子」字。


熬。


苦寒) 商陸根(熬。


辛酸,咸平) 海藻(洗去咸,以上各等分。


鹹寒)


咸味涌泄,牡蠣、澤瀉、海藻之咸以泄水氣。


《內經》曰:濕淫於內,平以苦,佐以酸辛,以苦泄之。


蜀漆、葶藶、栝蔞、商陸之酸辛與苦,以導腫濕。


上七味,異搗下篩為散,更入(趙本作「於」)臼中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


小便利,止後服,日三服。


(趙本作「日三服」,在方寸匕下)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7091&fromuid=7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kf.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