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傳記●梁啟超】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27 09:10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傳記●梁啟超】

中華百科全書●傳記●梁啟超

 

梁啟超(西元一八七三~一九二九年),字卓如,號任公,廣東新會縣茶坑村人。

 

祖父延後,字鏡泉,為貢生。

 

父寶瑛,傳家學獨劭,並教授於鄉。

 

母趙氏,溫良慈愛,對任公昆弟,督教甚嚴。

 

任公生平,如依其活動情形,約可分為四期:戊戌以前,由求學而至服膺康有為之學說,鼓吹變法。

 

為第一期;

 

戊戌去國,專力於宣傳,為第二期;

 

民國元年,返國從政,為第三期;

 

民國九年,歐遊歸來,則將心力寄託於講學及著述,為第四期。

 

梁氏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

 

年十六,肄業於學海堂,專治經學。

 

翌年,中恩科鄉試,主考李瑞棻愛其才,以妹許之。

 

十九歲,因陳千秋之引介,往謁康有為,一見大服,遂執弟子禮。

 

央請開館講學,即所謂萬水草堂也。

 

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以後為國事奔走。

 

二十四歲,創時務報於上海;

 

翌年冬,復主講時務學堂於長沙。

 

二十六歲,戊戌政變作,避禍東走扶桑。

 

後又遊檀香山、澳洲等地。

 

四十歲,始回國參與民國新政。

 

總觀梁氏第一、二期之宣傳,言論間有疏闊之處,而其影響卻甚大。

 

凡所著述,氣盛而文富,意誠而詞陽,加以「條理明晰,筆鋒常帶感情」,故一文之出,全國爭誦。

 

其居日本辦清議報、新民叢報,雖時與同盟會所辦之民報論戰,然任公後與孫中山先生往還日密,漸有贊成革命之意。

 

自謂常「拾西哲餘唾,寄他人之腦之舌於我筆端」,實則對清末士氣之奮發,思想之開展,助益頗多。

 

宣統三年(一九一一)二月,任公曾遊臺灣,賦詩甚多,時露對失地感傷之情,初抵基隆,舟中雜興云:「番番魚鳥似相親,滿眼雲山綠向人,前路欲尋瀧吏間,惜非吾士忽傷神。」

 

武昌起義後,康有為在日仍持存清之主張。

 

一時為輿論所不容,任公請其退休,自是師徒遂分道揚鑣。

 

民國元年回國,歷任總統府顧問、熊(希齡)內閣司法總長、幣制局總裁、參政院參政。

 

段(祺瑞)內閣財政總長等。

 

任幣制局總裁時,曾草幣制金融政策條例十餘萬言。

 

及帝制議起,國晦冥,梁氏身居虎口,直道危言,使全國已死之人心,得以振奮復蘇。

 

繼與蔡鍔等部署討賊,謀定而後動。

 

乃使袁世凱恚死,民國國體得以延續。

 

八年後,任公在中山先生病逝前,曾往探視,二人握手,泫然淚下,蓋悲合作計畫,未能竟其志也。

 

民國九年,歐遊歸來,重理舊業,講稿論著,積數百萬言。

 

儒、墨,通、法、佛經、科學,興趣甚為廣博,且不時改易,故身後遺著,多有未完之作。

 

雖然,吾人可得而言者:梁氏著述,仍以史學為中心。

 

如中國史敘論、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春秋戰國載記、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國國債史、中國歷史上革命之研究、王荊公傳、中國四十年來大事記(一名李鴻章)等。

 

關於治史方法,曾撰中國歷史研究法。

 

繼又著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文化史等。

 

外國史有歐洲戰役史論爭名著。

 

其遺著刊行於世者,有單行本專著數十種及飲冰室文集等。

 

見附圖1。

 

(張效乾)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62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kf.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