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經濟●職分田】
職分田,或稱職田,是作為京府內外職事官一部分俸祿之田,亦視為一種官田。
職分田溯源於北魏,迨至唐代之後,以職田見稱。
隋代文帝時,京官除給永業田之外。
又給職分田,規定一品者給田五頃,以下每品遞減五十畝,至九品者為一頃,如隋書卷二十四,食貨志載:「給職分田,一品者給田五項,每品以五十畝為差。至五品,則為三頃。六品二頃五十畝,其下每品以五十畝為差。至九品為一頃,外官亦各有職分田。」
以後歷代當中,唐初亦有職分田。
唐高祖時對京內外官職,亦給職分田。
如唐書卷五十五,食貨志第四十五載:「武德元年,文武官給祿,…一品有職分田十二頃,二品十頃,三品九頃,四品七頃,五品六頃,六品四頃,七品三頃五十畝,八品二頃五十畝,九品二頃。」
至玄宗改給倉粟。
唐代職田制興廢不定。
至宋初雖亦給職分田,如宋會要載:「咸平二年七月,真宗欲復興職田,詔杜鎬等,檢討故事緣革復給之也。」
以官莊及遠年逃亡田撥充職田。
宋、元之間,對職田各有增損(文獻通考,職官,祿秩)。
到明、清以降,官俸已支貨幣,職田即告一段落。
(吳永猛)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964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k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