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傳記●魏源】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11 08:30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傳記●魏源】

中華百科全書●傳記●魏源

 

魏源(西元一七九四~一八五七年),初名遠達,字漢士;

 

後易名源,字默深,或墨生,湖南寶慶府邵陽縣人。

 

生於乾隆五十九年三月十四日,七歲入墊就讀,極為好學。

 

十五歲補縣學弟子員。

 

二十歲為學政湯金釗所拔,貢於京師,入國子監深造。

 

居監二年,以肺疾返里。

 

二十六歲,復入都參加順天鄉試,得中副榜。

 

二十八歲,再入京應試,仍中副榜。

 

壬午年(道光二年,一八二二),始中順天鄉試人第二,名列南元。

 

當試卷進呈之時,宣宗曾經手批嘉獎。

 

因之聲名大噪,公卿名士爭與論交。

 

自此經常往來於北京、湖南之間,日漸留心於當代事務。

 

三十三歲,應江蘇布政使賀長齡之聘,為輯皇朝經世文編。

 

酌倣乾隆間陸燿之切問齋文鈔體例,蒐羅清初以至道光間鉅公鴻儒畸民俊士有關經世之作二千二百餘篇,百餘萬言,合為一百二十卷。

 

凡清代前期之政治、財政、社會、邊防、學術、教育等議論,皆包羅於內。

 

因而引起學界廣大之注意,經世之學,亦擺脫考據之風而露端倪,後之以經世名編者,多達十有餘家,大抵皆受其影響。

 

然而魏氏此後之宦途並不順利,二次應禮部試不第;

 

一度捐貲為內閣中書舍人,又非其本意。

 

十餘年中,唯有屈居江南大吏陶澍、林則徐、李星沅、陳鑾等人之幕府,代為策畫漕、鹽、河及水利之改革。

 

文集內有關海運、鹺務、河道、水利等論著,皆為其所提之意見。

 

鴉片戰爭期間,魏氏曾經參加兩江總督裕謙幕府,奉派至浙東觀審英俘。

 

又嘗至定海戰區考察,繼而又於揚州觀察戰局發展,至京口與老友林則徐長談。

 

因而感慨時事,發憤著述,先後完成聖武記與海國圖志二種鉅著。

 

前者歷述清初武功,推求盛衰之理;

 

後者介紹西洋史地,擴大國人視野,而其立意所在,尤重西洋長技之師法。

 

一倣西人練兵,訓練新式之海陸軍。

 

二倣西人製器,創設造船廠與兵工廠。

 

三倣西人辦理外交,廣結與國,以夷制夷。

 

而於師夷長技之同時,國內政治等亦宜作相應之改革。

 

諸如設立譯館,譯介夷書夷史,增加對外之認識;

 

改良政風,去偽去飾,革虛崇實,轉移學風,祛除八股考據,講求實學;

 

嚴禁鴉片,限期戒煙,違者處以極刑。

 

凡此皆具有真知遠見,開日後變法思想之先河。

 

鴉片戰爭以後,魏源再度參加會試,終於道光二十五年得中進士,並分發江蘇為官,牛刀小試。

 

初署東臺縣事,次年以母憂辭官。

 

道光二十九年再起,權興化知縣。

 

以佐兩江總督陸建瀛興修水利,改革淮南鹽務有功。

 

次年陞任高郵州知州。

 

唯以不久太平軍亂起,坐文報遲誤,而為江南河道總督楊以增所劾罷。

 

魏氏自是絕意仕途,埋首於舊作之整理,及新作之撰著。

 

其有關今文學之書古微、兩漢經師今古文家法考,有關史學之元史新編、夷艦入寇記,有關地學之禹貢,有關小學之蒙雅,有關佛學之淨土四經,有關丈學之古微堂內外集,及古微堂詩集等,皆著成或編輯於此時。

 

咸豐七年(一八五七)三月卒於杭州一僧舍之內,年六十四。

 

(王家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532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kf.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