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農學●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之要義是:「保育和有效利用與人類生活密切關連的水土資源,以增進人類的生活。」
美國Dr.RobertM.Salter曾說:「水土保持是合理的土地利用,保護土地使不發生任何形態的土壤惡化現象;
重建或恢復被沖蝕的土壤,改進草原、林地,和野生動物棲息地;
保持土壤水分供作物利用;
適當的農業灌溉、排水及防洪,以期增加產量與收益。
現代的水土保持農作方法,不但要達到上述目標,還要在整個國家社會的大眾利益下,獲得有效豐富和永續的生產。」
換言之,是要以明智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使我們和我們的後代子子孫孫永遠享用水土資源。
水土保持除了直接控制土壤沖蝕外,尚可改良土壤構造,更新土壤資源,控制地表逕流,減輕洪水與泥沙災害,以及維護或增進水資源的量與質。
水和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資源,必須時時適當維護管理,才可達到永續利用的目標。
臺灣由於天然條件特殊,人口對土地的需求日增,水土保持工作至為重要。
因此,我國對林地及山地的開發利用,向以保育重於利用為基本原則,亦期望國人與社會大眾的支持,為保育和利用寶貴的水土資源共同努力。
(廖綿濬)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76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k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