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土化作用】
Calcification
【辭書名稱】環境科學大辭典
土壤的鈣土化作用主要發生於少雨區,故植生多為草原或灌木,土壤母岩則以含鈣較多的地層較易發育。
主要原因是由於雨量不大,故在岩石風化過程中,所生成的Ca2+,Mg2+,K+,Na+等離子,常以碳酸鹽形式被淋溶至表層下。
Ca2+為主要的離子,形成聚鈣土,主要的聚鈣土有(1)黑鈣土,係由於草類生長茂盛,有機質豐富而使表層呈深黑色,故稱為黑鈣土;
(2)栗鈣土,由於有機質含量較少,土層呈栗色;
(3)棕鈣土為棕色表土,下部過渡為白色石灰層;
(4)灰鈣土呈淡灰色表土;
(5)漠鈣土,生成於乾燥氣候下,呈淺灰色或淺棕色,而缺乏有機質之土層。
發生鈣化作用的因子有(1)降水量不多(2)植被為草原或灌木(3)地形為排水良好之高地(4)鈣質較多之母質易發生此一作用通常發生於雨量不多之乾旱地區至半濕區。
由於雨量不多,淋溶作用輕微,甚至不發生向下層移動的洗入作用,可溶物質皆自土壤剖面上層中移出。
以K、Na鹽類較易流失,而Ca、Mg鹽僅能洗至亞表土中,多以碳酸鹽狀態積聚,其所組成之聚鈣層常為降雨的滲漏停止處,再加上Ca2+與Mg2+存在,更增加碳酸鹽類的積聚,易生成聚鈣土。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k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