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俄文●四分波蘭】
當十八世紀時,波蘭衰弱不堪,俄國亟思染指其烏克蘭與白俄羅斯之土地。
乃藉口波蘭國會拒絕俄國要求正教徒、新教徒與天主教享受平等待遇,揮軍攻入波蘭西元一七六八年,俄波兩國簽約後,波蘭幾已等於俄國之屬國。
俄在波蘭勢力之擴張,使普奧兩國感到不安,普乃提出奧普俄瓜分波蘭計畫。
俄恐普奧結盟反俄,乃勉強同意。
普佔波蘭波羅的海沿岸土地;
奧佔烏克蘭之加利西亞;
俄將波屬白俄羅斯歸併。
此為波蘭第一次瓜分。
一七九一年,波蘭受法國大革命影響,頒布新憲法。
波蘭大地主反對,向俄國求援,俄乃派十萬大軍入波,未幾普軍亦隨俄軍而至。
俄普兩國乃於一七九三年一月,第二次瓜分波蘭,俄取白俄羅斯一部分,普取波茲南、卡里什、浸斯特霍克、托侖、但澤等地。
一七九五年,波蘭一部分進步貴族、知識分子,目擊瓜分慘劇,乃起義救亡,聲勢浩大,迫使俄軍撤退。
八月,俄軍再來;
十月,攻陷華沙。
俄普奧三國於一七九五年,第三次瓜分波蘭,波蘭遂亡。
波蘭第四次被瓜分,發生在一九三八年。
是年八月,德蘇兩國簽訂「互不侵犯協定」,附有祕密條件,即以寇松線為界,共同瓜分波蘭,寇松線以東畫歸蘇俄,以西畫歸德國。
協定簽字一星期後,德國進兵波蘭(九月一日),稍後蘇俄亦出兵侵波。
(呂律)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6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k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