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經義考〕】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9 00:48
標題: 【〔經義考〕】

〔經義考〕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經義考〕300卷,原闕3卷,清朱彝尊撰。

 

是書初撰名〔經義存亡考〕,後以菉竹、澹生、一齋諸目所藏及同人所見,世有其本者,列未見一門,又有雜見諸書,或一卷數條,列闕書一條,於是分存、佚、闕、未見四門,刪舊名之存亡而名之曰〔經義考〕。

 

全書300卷,計:御注撰1卷、十四經(十三經及〔大戴禮〕)經義258卷、逸經3卷、毖緯5卷、擬經13卷、承師5卷、宣講立學共1卷、刊石5卷、書壁鏤板著錄各1卷、通說4卷、家學自述各1卷。

 

為類凡30種,又欲為補遺2卷。

 

草稿粗定,即以次付梓,其宣講、立學、家學、自序4種以及補遺,屬草未其,不幸遘疾。

 

作者於每一書前列撰人姓氏、書名、卷數,其卷數有異同者,則注某書作幾卷;

 

次列存、佚、闕、未見字;

 

次列原書序跋、諸儒論說,及其人之爵里;

 

彝尊有所考正者,則附列案語於末。

 

彝尊撰〔經義考〕,係倣馬端臨〔經籍考〕而推廣之。

 

博徵傳世之書,識其存佚;

 

提衡眾家之論,判厥醇疵。

 

見淺見深,咸網羅而不失;

 

識大識小,悉隱括以靡遺。

 

論說有資於考鏡,見聞可藉為參稽。

 

較陳振孫之解題更加繁富,比晁公武之書志尤覺精詳。

 

自周迄清,上下二千年,各疏其大略,使傳經原委,一一可稽,可謂博極群書,徵引繁富。

 

然朱氏撰述未竟,刊印甫半以卒,故其書闕失亦多:序跋諸篇,於本書無所發明者,連篇備錄,未免少冗,一也;

 

以專說一篇者,附錄全經之末,遂令時代參錯,於例亦為未善,二也;

 

所註佚闕未見,以四庫所錄校之,往往其書具存,三也;

 

爾雅類下,宜列訓詁六書諸目,四也;

 

所著錄之序跋,或刪其歲月,五也;

 

所著錄諸書,有不詳其所自來者,使人覽之茫然,於例亦不純一,六也;

 

序跋固多附載本書,亦不乏錄自文集或他書者,而俱云某某曰,不明其

 

出處:,七也;

 

所引諸家之說,有其書久佚,而當時又無輯本,當係自他書轉引,亦不加說明,人也。

 

〔經義考〕於朱氏生前,即已付梓,刊成易、書、詩、禮四經,計167卷,後乾隆乙亥(1755)德州盧見曾雅雨堂為之補刊,以成全書。

 

此書闕失既多,後人遂頗思補正。

 

然僅翁方綱〔經義考補正〕12卷、羅振玉〔經義考目錄〕8卷〔校記〕1卷有刊本傳世。

 

翁書實出其友丁杰之手,補正凡1,088條,然其中頗有片文隻字之校訂,無關宏旨者。

 

羅氏所編簡目,各書但錄撰人、書名、卷數、存佚,頗便檢閱,並拾遺糾繆,撰為校記。

 

至於謝啟昆之〔小學考〕等,自成一書,卷帙亦富,實亦補朱氏之所未及。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kf.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