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契爾,若絲瑪麗】
Butcher,Rosemary(1947-)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現代舞
人名。
英國舞蹈家、編舞家、舞蹈教師。
生於布里斯托(Bristol)。
1965年進入以實驗前衛藝術著名的「達廷頓學院」(DartingtonCollege),為該校第一位正式錄取的舞蹈學生,並於1969年畢業。
她曾前往美國參與傑德森教堂(JudsonChurch)的舞蹈表演藝術活動,受到後現代舞蹈──尤其是布朗(TrishaBrown)、派克斯頓(StevePaxton)和卻爾茲(LucindChilds)等人的影響。
1976年她成立「若絲瑪麗.卜契爾舞團」。
1985年獲得GLAA舞蹈獎。
卜契爾的舞蹈常常與觀念藝術舞蹈結合,她突破傳統劇場的侷限,把空間環境的運用納入舞蹈創作的一部份,如海邊、山頂、畫廊和特殊的建築物,常常是她選擇演出的地點。
她認為舞蹈動作和環境空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這些聯繫也同時會影響到觀眾的視覺感知。
她常與建築學家、設計家、音樂家和觀念藝術家合作,在精心、嚴謹的設計和安排之下,把舞蹈的事件擴大為藝術呈現的整體事件中,並讓觀眾自己去體會這些事件的現象與內在結構形式的關連,所以她呈現給觀眾的不只是舞蹈,還包括藝術。
因此,對習慣於傳統劇場的觀眾而言,十分具有挑戰性。
若絲瑪麗除了編舞之外,她還致力於教學,任教的地方包括:「Dunfermline學院」、「達廷頓學院」和「Riverside舞蹈教室」、「Holborn表演藝術中心」,以及倫敦「拉邦中心」,並擔任倫敦教育單位的教師顧問。
重要作品:《不均等的時間》(UnevenTime,1974)、《著陸》(Landing,1976)、《停頓和失落》(PauseandLoss,1976)、《東北通道》(PassageNorthEast,1976)、《多重事件》(MultipleEvent,1976)、《空間之間》(SpaceBetween,1977)、《白色的場地》(WhiteField,1977)、《空的信號》(EmptySignals,1977)、《建議和行動》(SuggestionandAction,1978)、《接住5,接住6》(Catch5,Catch6,1978)、《形體的五面》(Five-sidedFigure,1980)、《六道痕跡》(SixTracks,1980)、《空間4》(Space4,1981)、《力場與空間》(ForceFieldsandSpaces,1981)、《路線》(Traces,1982)、《位置》(TheSite,1983)、《印記》(Imprints,1983)、《月光石》(NightMooningStone)、《飛翔的線》(FlyingLines,1985)、《一面體》(D1,1989)、《哭喊過後》(AftertheCryingandtheShouting,1989)、《二面體-三面體》(D2-D3,1990)、《TheBodyasSite,1993》。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k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