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二十四心集雜證謨痢疾論口渴】
凡瀉痢之證,必多口渴,今人但見口渴,即認為火,而不知有火者固能渴,無火者亦能渴,此不可不辨也。
如火盛於中,則薰脾爍胃,津液耗乾,故酷好冰水,多而不厭,愈涼愈快,隨飲隨消者,此因熱而渴,治宜涼也。
又如口熱作渴,雖欲飲水而飲不能多者,即非真火,不宜涼也。
凡口雖乾渴喜涼,而復不喜涼者,是即寒聚於中,而無根之火浮戴於上,此最忌寒涼者也。
然渴有真渴,有似渴。
真渴者,必好茶飲,但以喜熱,喜涼,即可辨其寒熱。
似渴者,乾也,非渴也,口雖乾而不欲湯飲,則尤非熱證可知也。
然瀉痢之證,因其水泄於下,必津涸於上,故不免於渴,渴而欲飲,正以內水不足,欲得外水以相濟也,豈必皆因於火乎?
諸如此者,必當詳審其有火無火,若火有餘者,自當清火,水不足者,自當滋陰,是固然矣。
然氣為水母,其有氣虛不能生水者,不補其母則水不能生,而渴不止也。
土為水主,其有脾虛不能約水者,不強其主則水不能畜,而渴不止也。
使能不治其渴而治其所以渴,又何渴病之有?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k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