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景岳全書-卷之一入集傳忠錄上寒熱篇】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9-2 16:48
標題:
【景岳全書-卷之一入集傳忠錄上寒熱篇】
【
景岳全書-卷之一入集傳忠錄上寒熱篇
】
寒熱者,陰陽之化也。
陰不足則陽乘之,其變為熱;陽不足則陰乘之,其變為寒。
故陰勝則陽病,陰勝為寒也。
陽勝則陰病,陽勝為熱也。
熱極則生寒,因熱之甚也;寒極則生熱,因寒之甚也。
陽虛則外寒,寒必傷陽也;陰虛則內熱,熱必傷陰也。
陽盛則外熱,陽歸陽分也;陰盛則內寒,陰歸陰分也。
寒則傷形,形言表也;熱則傷氣,氣言裏也。
故火王之時,陽有餘而熱病生;水王之令,陽不足而寒病起。
人事之病由於內,氣交之病由於外。
寒熱之表裏當知,寒熱之虛實亦不可不辨。
•熱在表者,為發熱頭痛,為丹腫斑黃,為揭去衣被,為諸痛瘡瘍。
•熱在裏者,為瞀悶脹滿,為煩渴喘結,或氣急叫吼,或躁擾狂越。
•熱在上者,為頭痛目赤,為喉瘡牙痛,為諸逆沖上,為喜冷舌黑。
•熱在下者,為腰足腫痛,為二便秘澀,或熱痛遺精,或溲混便赤。
•寒在表者,為憎寒,為身冷,為浮腫,為容顏青慘,為四肢寒厥。
•寒在裏者,為冷嚥腸鳴,為惡心嘔吐,為心腹疼痛,為惡寒喜熱。
•寒在上者,為吞酸,為膈噎,為飲食不化,為噯腐脹噦。
•寒在下者,為清濁不分,為鶩溏痛泄,為陽痿,為遺尿,為膝寒足冷。
•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近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此表證之辨。
若內熱之甚者,亦每多畏寒,此當以脈證參合察之。
•真寒之脈,必遲弱無神;真熱之脈,必滑實有力。
•陽臟之人多熱,陰臟之人多寒。
陽臟者,必平生喜冷畏熱,即朝夕食冷,一無所病,此其陽之有餘也。
陰臟者,一犯寒涼,則脾腎必傷,此其陽之不足也。
第陽強者少,十惟二三;陽弱者多,十常五六。
然恃強者多反病,畏弱者多安寧,若或見彼之強而忌我之弱,則與侏儒觀場,醜婦效顰者無異矣。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kf.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