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折衷纂要-調經門-辨色論】
辨色論
(此篇熟究,調經之事至矣盡矣,幸毋忽之)丹溪云:經水者,陰血也。
陰必從陽,故其色紅,稟火色也。
隨氣流行於上下三焦之間,氣清血亦清,氣濁血亦濁。
往往有成塊者,氣之凝也。
將行而痛者,氣之滯也。
來后而痛者,氣血俱虛也。
色淡者,氣虛而有水混之也。
錯經妄行者,氣之亂也。
紫者,氣之熱也。
黑者,熱之甚也。
今人但見其紫者、黑者、作痛者、成塊者,率指為冷風而行溫熱之劑,則禍不旋踵矣。
良由《病源論》月水諸病,皆由風冷乘之,宜其相習而成俗也。
或曰黑者,北方水色也。
紫淡于黑,非冷而何?予曰︰亢則害,承乃製。
熱甚者必兼水化,所以熱則紫,甚則黑也。
殊不知婦人性執見偏,嗜欲倍加,臟腑陰陽之火無日不起,非熱而何?
至於風冷為病,外邪初感,入經必痛,紫黑成塊,暫用溫散,但寒性稍久便鬱成熱,豈可專泥為寒耶?且寒則凝泣,熱則流通,暴下紫黑,尤非寒症明矣。
然臍腹內痛不特風冷,亦有屬氣滯者,為氣有餘便是火也。
有屬血虛者,為血不足便生熱也,又安可用溫熱乎?
淡白者,芎歸東加參、朮、白芍。
淡黃,二陳東加芎、歸。
色如煙塵者,二陳東加秦艽、防風、蒼朮。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k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